第316章 再破宣府
贺有弟是城中世袭军户出身的老戍卒,今日本不该他当值,便回到城中家里稀罕稀罕刚刚足月的长子。谁知半夜起来解手之时却突然发现东边天际有火光冲天而起。
走水了!他下意识的想到,又下意识的急急出了家门,准备去参与救火。宣府城小,人口却多,房屋挤挤挨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连成一片。所以他下意识的出去救火不是责任心强,而是他怕大伙借着风势蔓延的快,直烧到自己家里可就不妙了,唯一的儿子刚刚满月可经不起折腾。
贺有弟刚上了街就立即感受出气氛的不妙,此时的街上已经有了不少的人,都是城中军卒,却是往火场相反的方向奔去。这让贺有弟大为奇怪,他逮到迎面撞上来的一名军卒问道:“城东着火了,为何不救,还往西去?”
“出大事了,不敢去东城!”
“甚事能比上救火要大?”
“俺也不知,就看见有人血淋淋的从东面过来,俺们便跟着一起跑了!”
那军卒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说话也语无伦次,贺有弟的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也就不再揪着他问。迎着稀稀拉拉的往西去的人奔火场狂奔。很快他便发现了事情不妙,前方竟隐隐传来惨叫与喊杀之声。
贺有弟定睛看去,却被吓的一哆嗦,赶忙闪身进了巷子里躲起来,竟是一群疯子举着大刀到处劈杀军卒。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十有八九城中闹了兵变。
此时,贺有弟便顾不得救火了,打算原路返回家中,保护婆娘和孩子,实在不行就寻个机会逃出城去避难。想法虽好,可等他原路返回时,却发现已经道路不通,不知从何处又杀出一股乱兵,仍旧是见人就砍,见人就杀。他虽然世代戍边,可打过的仗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还都是跟着打打杂,送送粮草一类的额活计,真正上阵杀敌则一次都没有,所以一看到前面又见了血,腿就有些发软,躲在巷子里进退两难。
但人在绝境之时会因为生命中某些重要的因素而由悲愤转化成力量,而贺有弟化悲愤为力量的诱因便是身在襁褓中儿子。他终于义无反顾的冲上了回家的必经之路,提着捡来的雁翎刀劈杀出一条血路来。
当他狂乱劈杀之时,城西又燃起了熊熊大火。贺有弟睚眦目裂,他清楚的分辨出,城西着火的位置正是他家的位置所在。愤怒和焦急冲昏了贺有弟的所有感觉,甚至连身上的刀口都已经感觉不到疼痛,随着包围上的人越来越多,他明白自己今天要交代在这里了。
可想象中的死亡不但没有到来,贺有弟的面前竟然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人。围攻他的乱兵见势不妙便纷纷溜掉。
这些人将贺有弟的勇猛看爱眼里,邀他同行,他却一口拒绝,表示要回城西家里去接婆娘和孩子。这群人里为首的为首之人声音低沉的告诉他,“不必回去了,一场大火,什么都没跑出来,跑出来的也都被乱兵斩杀!”
贺有弟看着火势知道此人所言不虚,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承认,他突然觉得此人眼熟,脱口道:“大人可是总监李公?”
那人突然苦笑,“还甚的总监,光杆总监了,现在城中到处都是乱兵,你一个人多半撑不下去,不如随咱家去城南粮仓,那里有护粮队都是咱家的精锐,昼夜执勤,乱兵还打不到那里!”
贺有弟此时近距离观察眼前堂堂军务总监大太监李凤翔,竟也只是个普通的中年男人,甚至还透着几分软弱。但是他拒绝了李凤翔的提议,执意要回家去。就在他准备再次上路之时,忽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逐渐模糊,直至一片无尽的黑暗。
等贺有弟再醒来时已经不知身在何处,充耳所闻到处都是喊杀一片。
一个军卒见他醒了,便递过水囊让他喝点谁,贺有弟却心忧如焚。
“兄弟,这,这是哪里?我我如何了……”他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到的这里,入眼的一切都很陌生。
“这是城南粮仓,你急怒攻心昏了过去,是李公救得你,不过,不过这回却不知道谁能救救李公了!”
这个军卒说到一半,竟然有几分哽咽,贺有弟生来最愤恨男人哭哭啼啼婆婆妈妈的,喝道:“男儿丈夫,作甚女儿态!走,随我去杀敌!”经过一番厮杀后的贺有弟竟似脱胎换骨一般。
那军卒则绝望的道:“没用的,是鞑子进城了,他们里应外合,咱们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
贺有弟脑子里轰的一声,他一直以为是闹了营啸,很快就能平息下去,可万万想不到竟然是鞑子进了城,若真是如那军卒所言,他们的挣扎还有意义吗?
正犹豫的当口,只听前边高墙门外有人大喊了一嗓子,“快顶不住了,赶紧都出来拼命!”
贺有弟不再犹豫,随着场院里最后几十个军卒冲了出去。却见,那位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总监李凤翔亦身先士卒挥舞着一柄雁翎刀陷入厮杀之中,有了生力军的加入,他们显然在势头上又猛了一截。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贺有弟绝望的发现,乱兵太多,多到几乎杀不干净,杀到雁翎刀都卷了刃,杀到手腕子都快抬不起来。他不知道宣府城中是如何混入这么多鞑子的,只才想着,或许鞑子已经破城了,并且已经蜂拥而入。
只有李凤翔口中泛着苦涩,当他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意识到城中发生了大乱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军中上下各营的军将他竟一个都联系不上了。在徒劳的进行了一番努力之后,他惊悚的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宣府城中大军的控制,换句话说,宣府城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幸亏高铿见机的快,想到粮仓还有最后一支可靠完整的力量,但他们顽强的抵抗到此时便已经是极限,眼见着挡不住乱兵的脚步,众人便都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或许天无绝人之路,竟又杀了过来一支人马,将乱兵冲了个七零八落。
“哪位是总监李公?我等城中商人,愿与李公一同抗敌!”
李凤翔刚要答话,却被高铿拦住。
“咱家便是,你们如何过来的,城中情况如何了?”
岂知对方为首一人冷冷看了高铿一眼,又瞥了李凤翔一眼,却并未多说什么,只淡淡道:“城中守军完了,真没想到我堂堂明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对方的话像一根鞭子狠狠的抽在李凤翔脸上,却又张不开口来说上些什么。
“为今之计,只有坚守待援了,相信援兵天亮之后便可抵达,只要过了这一夜!”
李凤翔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闭上嘴将那没说出口的话给咽了回去,究其原因,说出来徒伤士气,不如让大伙有个盼头。他身为宣府军务总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宣府的兵力部署。
李凤翔到任之后奉行的强干弱枝政策,由京师接手自洪承畴的两万陕兵主力均留在了城中,而其他杂牌兵则分置各卫。他打算的是,一旦其他各卫有警,大军主力集中,可以最大兵力对敌。但万万想不到,鞑子竟然直接削断了这最强硬的枝干,还让他上哪里去盼援兵?至于朝廷,短时间内就更指望不上!
贺有弟发现了一些端倪,虽然这些人突然杀出来的人自称行商,但进退起来却一板一眼,倒颇似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士。
形势进展顺利,远超阿克济阿想象,他的细作早就于月余之前便随着范永斗的商队进了宣府之中,更对城中各军将做了细致的调查,在阿克济阿一声令下之后,第一批被刺杀干掉的就是宣府军中的这些军将。此次行动之前又随商队化妆改扮进来了上千人,杀掉那些军将之后,他又立即命人分别于城东和城西两侧防火,以吸引城中军卒前往救火,然后伏兵便藏于必经之路,等明军一到便当即砍杀。
在攻下总督府和卫司衙门以后,阿克济阿发现大太监李凤翔和当地的指挥使双双不见了,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好兴致。两座衙门的陷落,意味着城中明军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纵然有在多人也终将是一盘散沙,他现在所需要做的只是控制住城中局面,等待大军到来,然后运粮走人。
轰轰轰!
阿克济阿突然觉得大地都在震动,城中黑漆漆的夜空顿时腾起了好几个火球来。
“什么情况?”
“禀章京,明军营中的火药被甲士们引燃了,明军已经彻底崩溃!”
阿克济阿大笑三声,连连说好,“城中只要发现明军踪迹,格杀勿论!范永斗怎么还没来?”他突然想起来已经派人去请他,却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
“回章京,范永斗在入夜之前逃了,此刻不在城中!”
好一个狡猾的范永斗,竟是小瞧了他。阿克济阿重新评估了范永斗的狡猾之后,然后便带着人剑指粮仓,拿下城中明军最后这一处据点,他势在必得。
走水了!他下意识的想到,又下意识的急急出了家门,准备去参与救火。宣府城小,人口却多,房屋挤挤挨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连成一片。所以他下意识的出去救火不是责任心强,而是他怕大伙借着风势蔓延的快,直烧到自己家里可就不妙了,唯一的儿子刚刚满月可经不起折腾。
贺有弟刚上了街就立即感受出气氛的不妙,此时的街上已经有了不少的人,都是城中军卒,却是往火场相反的方向奔去。这让贺有弟大为奇怪,他逮到迎面撞上来的一名军卒问道:“城东着火了,为何不救,还往西去?”
“出大事了,不敢去东城!”
“甚事能比上救火要大?”
“俺也不知,就看见有人血淋淋的从东面过来,俺们便跟着一起跑了!”
那军卒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说话也语无伦次,贺有弟的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也就不再揪着他问。迎着稀稀拉拉的往西去的人奔火场狂奔。很快他便发现了事情不妙,前方竟隐隐传来惨叫与喊杀之声。
贺有弟定睛看去,却被吓的一哆嗦,赶忙闪身进了巷子里躲起来,竟是一群疯子举着大刀到处劈杀军卒。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十有八九城中闹了兵变。
此时,贺有弟便顾不得救火了,打算原路返回家中,保护婆娘和孩子,实在不行就寻个机会逃出城去避难。想法虽好,可等他原路返回时,却发现已经道路不通,不知从何处又杀出一股乱兵,仍旧是见人就砍,见人就杀。他虽然世代戍边,可打过的仗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还都是跟着打打杂,送送粮草一类的额活计,真正上阵杀敌则一次都没有,所以一看到前面又见了血,腿就有些发软,躲在巷子里进退两难。
但人在绝境之时会因为生命中某些重要的因素而由悲愤转化成力量,而贺有弟化悲愤为力量的诱因便是身在襁褓中儿子。他终于义无反顾的冲上了回家的必经之路,提着捡来的雁翎刀劈杀出一条血路来。
当他狂乱劈杀之时,城西又燃起了熊熊大火。贺有弟睚眦目裂,他清楚的分辨出,城西着火的位置正是他家的位置所在。愤怒和焦急冲昏了贺有弟的所有感觉,甚至连身上的刀口都已经感觉不到疼痛,随着包围上的人越来越多,他明白自己今天要交代在这里了。
可想象中的死亡不但没有到来,贺有弟的面前竟然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群人。围攻他的乱兵见势不妙便纷纷溜掉。
这些人将贺有弟的勇猛看爱眼里,邀他同行,他却一口拒绝,表示要回城西家里去接婆娘和孩子。这群人里为首的为首之人声音低沉的告诉他,“不必回去了,一场大火,什么都没跑出来,跑出来的也都被乱兵斩杀!”
贺有弟看着火势知道此人所言不虚,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承认,他突然觉得此人眼熟,脱口道:“大人可是总监李公?”
那人突然苦笑,“还甚的总监,光杆总监了,现在城中到处都是乱兵,你一个人多半撑不下去,不如随咱家去城南粮仓,那里有护粮队都是咱家的精锐,昼夜执勤,乱兵还打不到那里!”
贺有弟此时近距离观察眼前堂堂军务总监大太监李凤翔,竟也只是个普通的中年男人,甚至还透着几分软弱。但是他拒绝了李凤翔的提议,执意要回家去。就在他准备再次上路之时,忽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逐渐模糊,直至一片无尽的黑暗。
等贺有弟再醒来时已经不知身在何处,充耳所闻到处都是喊杀一片。
一个军卒见他醒了,便递过水囊让他喝点谁,贺有弟却心忧如焚。
“兄弟,这,这是哪里?我我如何了……”他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到的这里,入眼的一切都很陌生。
“这是城南粮仓,你急怒攻心昏了过去,是李公救得你,不过,不过这回却不知道谁能救救李公了!”
这个军卒说到一半,竟然有几分哽咽,贺有弟生来最愤恨男人哭哭啼啼婆婆妈妈的,喝道:“男儿丈夫,作甚女儿态!走,随我去杀敌!”经过一番厮杀后的贺有弟竟似脱胎换骨一般。
那军卒则绝望的道:“没用的,是鞑子进城了,他们里应外合,咱们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
贺有弟脑子里轰的一声,他一直以为是闹了营啸,很快就能平息下去,可万万想不到竟然是鞑子进了城,若真是如那军卒所言,他们的挣扎还有意义吗?
正犹豫的当口,只听前边高墙门外有人大喊了一嗓子,“快顶不住了,赶紧都出来拼命!”
贺有弟不再犹豫,随着场院里最后几十个军卒冲了出去。却见,那位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总监李凤翔亦身先士卒挥舞着一柄雁翎刀陷入厮杀之中,有了生力军的加入,他们显然在势头上又猛了一截。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贺有弟绝望的发现,乱兵太多,多到几乎杀不干净,杀到雁翎刀都卷了刃,杀到手腕子都快抬不起来。他不知道宣府城中是如何混入这么多鞑子的,只才想着,或许鞑子已经破城了,并且已经蜂拥而入。
只有李凤翔口中泛着苦涩,当他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意识到城中发生了大乱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军中上下各营的军将他竟一个都联系不上了。在徒劳的进行了一番努力之后,他惊悚的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宣府城中大军的控制,换句话说,宣府城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幸亏高铿见机的快,想到粮仓还有最后一支可靠完整的力量,但他们顽强的抵抗到此时便已经是极限,眼见着挡不住乱兵的脚步,众人便都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或许天无绝人之路,竟又杀了过来一支人马,将乱兵冲了个七零八落。
“哪位是总监李公?我等城中商人,愿与李公一同抗敌!”
李凤翔刚要答话,却被高铿拦住。
“咱家便是,你们如何过来的,城中情况如何了?”
岂知对方为首一人冷冷看了高铿一眼,又瞥了李凤翔一眼,却并未多说什么,只淡淡道:“城中守军完了,真没想到我堂堂明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对方的话像一根鞭子狠狠的抽在李凤翔脸上,却又张不开口来说上些什么。
“为今之计,只有坚守待援了,相信援兵天亮之后便可抵达,只要过了这一夜!”
李凤翔张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闭上嘴将那没说出口的话给咽了回去,究其原因,说出来徒伤士气,不如让大伙有个盼头。他身为宣府军务总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宣府的兵力部署。
李凤翔到任之后奉行的强干弱枝政策,由京师接手自洪承畴的两万陕兵主力均留在了城中,而其他杂牌兵则分置各卫。他打算的是,一旦其他各卫有警,大军主力集中,可以最大兵力对敌。但万万想不到,鞑子竟然直接削断了这最强硬的枝干,还让他上哪里去盼援兵?至于朝廷,短时间内就更指望不上!
贺有弟发现了一些端倪,虽然这些人突然杀出来的人自称行商,但进退起来却一板一眼,倒颇似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士。
形势进展顺利,远超阿克济阿想象,他的细作早就于月余之前便随着范永斗的商队进了宣府之中,更对城中各军将做了细致的调查,在阿克济阿一声令下之后,第一批被刺杀干掉的就是宣府军中的这些军将。此次行动之前又随商队化妆改扮进来了上千人,杀掉那些军将之后,他又立即命人分别于城东和城西两侧防火,以吸引城中军卒前往救火,然后伏兵便藏于必经之路,等明军一到便当即砍杀。
在攻下总督府和卫司衙门以后,阿克济阿发现大太监李凤翔和当地的指挥使双双不见了,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好兴致。两座衙门的陷落,意味着城中明军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纵然有在多人也终将是一盘散沙,他现在所需要做的只是控制住城中局面,等待大军到来,然后运粮走人。
轰轰轰!
阿克济阿突然觉得大地都在震动,城中黑漆漆的夜空顿时腾起了好几个火球来。
“什么情况?”
“禀章京,明军营中的火药被甲士们引燃了,明军已经彻底崩溃!”
阿克济阿大笑三声,连连说好,“城中只要发现明军踪迹,格杀勿论!范永斗怎么还没来?”他突然想起来已经派人去请他,却很长时间都没有动静。
“回章京,范永斗在入夜之前逃了,此刻不在城中!”
好一个狡猾的范永斗,竟是小瞧了他。阿克济阿重新评估了范永斗的狡猾之后,然后便带着人剑指粮仓,拿下城中明军最后这一处据点,他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