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搅碎的宁静
tasp的面试就在周末。
只能掌握自己能掌控的——于是陈更反反复复地背了很多遍“介绍自己“的答案,好像她的十七年已经被那些文字牢牢定义。同一天,赵文欣信心满满地告诉她自己递交了sshi的申请,更高的分也是更足的底气。
哲学社的同学里,有四个人要申请sshi:陈更自己、赵文欣、王应呈和张晋之。然而她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去得了的,去年只录取了一个人,她有大概率不会是幸运的那一个。如果两个都去不了,陈更就准备待在a市组织哲学社的活动。她这样想着,却不希望这个可能会发生。
准备面试了一上午已是十分疲惫,陈更决定去高中的图书馆还她已经逾期快半年的书。学校和家在一条公交线的始发站和终点站,所以从前她每周末都会坐这趟车回家。这条线路承载过两年前她和徐行曾经发过的信息,她并不轻松的学业,还有沉默的孤单。
孤单是没有边界的。此刻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陈更难以分辨窗外发生的变化,但当这路公交车更新换代、有些污痕的绒布被撤下换成了光洁却有些冰凉的塑料座椅,陈更才理解时间和孤独的确是被切割的。
时光的缝隙中,她的学生卡还作为着她存在过的证据保留着。拿着旧学生卡的陈更借口说自己生病迟到,却被保安叫住,有些狐疑地看着她,你班主任叫什么名字?
——老严她苦苦思索,想起班主任那颗标志性的稀疏的头顶,她脱口而出,严立群! 保安像宣判似的,终于点点头放陈更进了校门。
刚放寒假不久,b校的主教学楼已经空空如也,高一高二的学生已经回家。想起几周前不愉快的谈话还有那个如肉中刺般的名字,陈更心中难免忿忿。高叁楼在林荫道的尽头,是一座才翻新的教学楼,十五个班淅淅沥沥地分布在六层里。要去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高叁楼,陈更从楼下也能遥遥望见十班所在的教室,还有课间攒动的人头。本能般,她辨别着徐行是不是在这混乱的背影中,片刻后,陈更终于意识到自己愚蠢的行径,收回目光像图书馆奔去。
b校的图书馆、后花园的沉思湖、教学楼间的林荫道是年轻的情侣们约会的好去处。陈更在月考后会常常去沉思湖畔坐上一下午,再转悠到图书馆去写作业。有时班级间打篮球比赛的时候,她也会在篮球场的角落驻足一小会,远远地看着欢呼的人群和那些让她感觉有些陌生的同学,再沉默地去那个属于她的小小天地。
陈更早已体会不到属于一个集体的感觉。每年的元旦晚会,她总是主动请缨坐志愿者,手忙脚乱端着彩带从门后看排练的同学们唱着歌;运动会结束合影时,她甚至希望把自己的存在搅碎抛进人海里。她努力活在人潮中,也努力被淹没。一阵阵的寒风像海浪般汹涌,刺痛了陈更的脸,也让她清醒:她说服了自己就这样活着。
像是踏在云雾里,陈更有些浑浑噩噩地走进图书馆,把背包里的书插进还书处小小的门缝里,附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两百元逾期费。那几本书她和b校除了学生证外最后的联结,今天把他们一并交还给学校——虽然她并没有看完。
离开的时候,陈更还是去了高叁教学楼。正值下午放学,楼梯间只有零星的人影和被压低声音的窃窃私语。还没搬到这栋楼时她就离开了,现在换了归属的她再回到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地方,有些怅惘。
陈更先去了十五班找余微——很明智的选择。余微,看看谁来了——她大摇大摆地走进没几个人影的教室,喊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余微看到她便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手上还拖着扫把,“你怎么又来了!”
来看你, 陈更笑得眉眼弯弯,今天你做值日?
是啊,余微说,晚上跟我去食堂吃饭?
好。 她们两个都对几周前陈更的到访闭口不谈。刹那间好像又回到了高一她来找余微吃晚饭的时候,一个人排队打饭一个人去占位置般心照不宣。陈更时常觉得这份快六年的友情是她情场失意后上天给她最好的礼物,就算两人也一样走上不同的分叉路口,她们却还是惺惺相惜。余微喜欢文学于是不顾众人反对读了文科,t大文科营的名额也坚决地去争取,而她连转文科的勇气都没有。不过,陈更即使会羡慕余微的从容和洒脱,却对她的每一份成就都无比骄傲。
路过十班,陈更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下来,手却被余微死死地拽住。我们快些走吧,她微笑着语气柔和地说,却不容置疑地加快了速度。陈更忍住往教室里望的冲动,憋了一口气转过头,却听见背后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陈更。
她忽然怔住,灵魂忽然如被灌铅般沉重。她徐徐转过身去,余微却在前面死死地拽着她,小声叫她别去。片刻的时间像是被拉扯成了十年一样长,陈更终于认输般停下来,看着那个高瘦却疏离的身影,嚅嗫道:找我有什么事吗?
只能掌握自己能掌控的——于是陈更反反复复地背了很多遍“介绍自己“的答案,好像她的十七年已经被那些文字牢牢定义。同一天,赵文欣信心满满地告诉她自己递交了sshi的申请,更高的分也是更足的底气。
哲学社的同学里,有四个人要申请sshi:陈更自己、赵文欣、王应呈和张晋之。然而她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去得了的,去年只录取了一个人,她有大概率不会是幸运的那一个。如果两个都去不了,陈更就准备待在a市组织哲学社的活动。她这样想着,却不希望这个可能会发生。
准备面试了一上午已是十分疲惫,陈更决定去高中的图书馆还她已经逾期快半年的书。学校和家在一条公交线的始发站和终点站,所以从前她每周末都会坐这趟车回家。这条线路承载过两年前她和徐行曾经发过的信息,她并不轻松的学业,还有沉默的孤单。
孤单是没有边界的。此刻坐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陈更难以分辨窗外发生的变化,但当这路公交车更新换代、有些污痕的绒布被撤下换成了光洁却有些冰凉的塑料座椅,陈更才理解时间和孤独的确是被切割的。
时光的缝隙中,她的学生卡还作为着她存在过的证据保留着。拿着旧学生卡的陈更借口说自己生病迟到,却被保安叫住,有些狐疑地看着她,你班主任叫什么名字?
——老严她苦苦思索,想起班主任那颗标志性的稀疏的头顶,她脱口而出,严立群! 保安像宣判似的,终于点点头放陈更进了校门。
刚放寒假不久,b校的主教学楼已经空空如也,高一高二的学生已经回家。想起几周前不愉快的谈话还有那个如肉中刺般的名字,陈更心中难免忿忿。高叁楼在林荫道的尽头,是一座才翻新的教学楼,十五个班淅淅沥沥地分布在六层里。要去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高叁楼,陈更从楼下也能遥遥望见十班所在的教室,还有课间攒动的人头。本能般,她辨别着徐行是不是在这混乱的背影中,片刻后,陈更终于意识到自己愚蠢的行径,收回目光像图书馆奔去。
b校的图书馆、后花园的沉思湖、教学楼间的林荫道是年轻的情侣们约会的好去处。陈更在月考后会常常去沉思湖畔坐上一下午,再转悠到图书馆去写作业。有时班级间打篮球比赛的时候,她也会在篮球场的角落驻足一小会,远远地看着欢呼的人群和那些让她感觉有些陌生的同学,再沉默地去那个属于她的小小天地。
陈更早已体会不到属于一个集体的感觉。每年的元旦晚会,她总是主动请缨坐志愿者,手忙脚乱端着彩带从门后看排练的同学们唱着歌;运动会结束合影时,她甚至希望把自己的存在搅碎抛进人海里。她努力活在人潮中,也努力被淹没。一阵阵的寒风像海浪般汹涌,刺痛了陈更的脸,也让她清醒:她说服了自己就这样活着。
像是踏在云雾里,陈更有些浑浑噩噩地走进图书馆,把背包里的书插进还书处小小的门缝里,附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两百元逾期费。那几本书她和b校除了学生证外最后的联结,今天把他们一并交还给学校——虽然她并没有看完。
离开的时候,陈更还是去了高叁教学楼。正值下午放学,楼梯间只有零星的人影和被压低声音的窃窃私语。还没搬到这栋楼时她就离开了,现在换了归属的她再回到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地方,有些怅惘。
陈更先去了十五班找余微——很明智的选择。余微,看看谁来了——她大摇大摆地走进没几个人影的教室,喊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余微看到她便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手上还拖着扫把,“你怎么又来了!”
来看你, 陈更笑得眉眼弯弯,今天你做值日?
是啊,余微说,晚上跟我去食堂吃饭?
好。 她们两个都对几周前陈更的到访闭口不谈。刹那间好像又回到了高一她来找余微吃晚饭的时候,一个人排队打饭一个人去占位置般心照不宣。陈更时常觉得这份快六年的友情是她情场失意后上天给她最好的礼物,就算两人也一样走上不同的分叉路口,她们却还是惺惺相惜。余微喜欢文学于是不顾众人反对读了文科,t大文科营的名额也坚决地去争取,而她连转文科的勇气都没有。不过,陈更即使会羡慕余微的从容和洒脱,却对她的每一份成就都无比骄傲。
路过十班,陈更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下来,手却被余微死死地拽住。我们快些走吧,她微笑着语气柔和地说,却不容置疑地加快了速度。陈更忍住往教室里望的冲动,憋了一口气转过头,却听见背后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陈更。
她忽然怔住,灵魂忽然如被灌铅般沉重。她徐徐转过身去,余微却在前面死死地拽着她,小声叫她别去。片刻的时间像是被拉扯成了十年一样长,陈更终于认输般停下来,看着那个高瘦却疏离的身影,嚅嗫道:找我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