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节
  苏青玉也给大家开了班会,安抚大家,“军人同志在前线浴血奋战,我们也要守好大后方,他们作战是为了给我们老百姓留下一个和平的环境搞建设,搞学习。我们要珍惜,自己搞好学习,学好了,报效祖国,建设强大的祖国。等我们强大了,任何人都不敢再挑衅我们。”
  “班长,我们现在就什么也做不了吗?”
  “学习,好好学习。以后用得着的地方多着呢。”
  因为心里压着火气,这些学生们倒是什么都不管了,学的比平时还拼命,恨不得立马学好了,让祖国强大了,好去找回场子。
  苏青玉看着日历,她知道,这场战争不会太长久。
  苏青玉给元归那边打了几次电话,对方都在忙,没约上。
  一直到三月中旬才约上。
  到了元归家里,苏青玉就看到好久不见的元归了,这位看着也是挺疲惫的样子,显然这阵子也不好过。
  “元先生这是没休息好吗?”
  元归端着清茶喝了一口,“因为战争局势,我们元华从国外转移财产的过程遇到一些麻烦了。”
  苏青玉也没多问,国际形势实在复杂。也不好多说。
  她道,“那今天元先生有空吗,我来拜访不会打扰吧。”
  “不会,忙的差不多了。”元归道,“倒是苏老师约我几次,我非常抱歉。”
  苏青玉道,“这没什么,工作重要。”
  她将自己为元归准备的一些学习华文的资料给了元归,算是给自己来这里开了一个场。
  等元归看的时候,苏青玉问道,“元先生对这次战争有什么看法吗?”
  元归放下资料,脸上神色也是不大好,“和平的环境当然更好。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太大了。”
  苏青玉点头,“不止经济,更是影响多少军属家庭啊。那可都是我们华国的好儿郎。”她说着叹了口气,“但凡我有能力,我就想做点什么。”
  元归一听到这话,心里一动,看向她道,“苏老师有什么想法?”
  苏青玉对他这配合的行为很满意。
  “也没什么,只是我身边正好有因为战争伤残的军人,我就联想到这次战役了,也不知道多少军人会因此退伍,他们退伍之后,国家虽然会补贴,但是他们还年轻,未来生活那么长,总不能就这么回老家度日了。但是华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无法给与更好的待遇了。所以我们作为华国一份子,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以做点什么。”
  她说着,看了眼元归,见他还在认真听,就继续道,“比如,我们搞个培训学校之类的,教他们一些技术。教他们谋生的技能,然后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是真能做成了,虽然帮不了全部人,但是至少能帮助一部分人,也算是给部队提供了一些帮助,减轻了负担,你说是不是?也许其他人也会像我们学习。”
  她还担心元归听不懂她的意思,又加了一句,“就和上次为了知青建设粮油站一样。”做好事,得好名。
  不过她低估了资本家的敏锐嗅觉了。
  在苏青玉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元归就知道这事儿办起来有多少好处了。
  其实之前他也想做点什么,比如说捐款,或者捐物资之类的。
  也做了一些,但是不好做的太多。
  因为和部队有关的都很敏感。
  但是苏青玉这个提议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这些军人退伍之后,就是老百姓了,他帮助华国老百姓,总不至于敏感了。
  一瞬间,元归仔细的看着这位苏老师。
  只觉得这位苏老师太让人惊喜了。
  他心情十分愉悦,觉得这位苏老师很适合做资本家。
  偏偏这位又是坚定的无产阶级。
  他心里觉得可惜。
  “苏老师,你的想法很好。我认为,这种事情义不容辞。”
  苏青玉眼睛一亮,“元先生的意思是,准备做点什么?”
  元归点点头,“其实我也在思索自己能做点什么,可惜前线战事不是我们这些商人能够插手的,但是能为战后的这些英雄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
  “元先生,谢谢你!”苏青玉真心道谢。
  也不计较元归心里怎么想了。
  他能做好事就行。
  这世上也只有有回报的好人好事,才能够长远下去。
  特别是元华这种需要付出成本的好事。
  “说来惭愧,我其实不打算元先生掺和这事儿的。”她一脸真诚,“毕竟上次知青的事情也是找了元华。”
  元归仔细看她,觉得她情真意切,不像是虚伪的。也看不出来是说假话,还真怕这位正直过头的无产阶级苏老师以后真这么干,立马道,“苏老师千万不要这么想,这些事情元华都不会拒绝。你可不要忘了,我现在也是华国的一份子啊。我很希望能为华国做贡献。”
  “元先生高义。”苏青玉赞扬道,想着既然这位元先生这么说了,未来她也不需要客气了。
  羊毛没了,不是能继续长吗,一茬一茬的。
  而且每次她都带着丰厚的回报,这羊毛只能越长越多。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226章
  对于帮助退伍残疾军人就业的事儿, 元归显得十分感兴趣, 晚上还留苏青玉共进晚餐, 再详谈这事儿。
  他想做点事儿, 又得避开敏感点,所以通过这位纯真的无产阶级苏老师才更方便。
  苏青玉对于未来的一些企业还是了解的, 就给了他一些建议。
  比如一些退伍军人伤势不重的,可以搞养殖,腿脚不便的,可以搞手工。还可以帮助一部分学历不够的退伍军人继续深造。
  各行各业都能培养。
  苏青玉道,“到时候就业分配,我们小红旗可以分担一部分。虽然不多, 但是起个带头作用。元先生也认识很多单位了, 可以让他们也收一些。哎,要是元先生能在内地建厂就好了。”
  元归倒是想自己建厂,如果他自己建厂,倒是能省下很多事情, 但是现在虽然华国已经改革,却对于雇佣工人方面很敏感。
  如果他出资建公有制厂,也不是不可以, 到时候这厂子可以给他代加工, 作为他的代加工厂, 倒是也能赚回来。
  作为资本家,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他都是能想着法子给弄回来的。就是这弄回来的方式要好看。
  他又考虑起了公私合营。不过想到华国的公营单位里的一些弊端, 他心里也实在接受不了。
  他宁愿高薪酬高要求,也不想养着一堆人,然后拿出条条框框反而来管制他。
  苏青玉见他拧眉考虑问题,知道他在考虑怎么办厂,也不知道他是在考虑如何靠着这事儿赚钱,还是如何花钱帮助人。苏青玉干脆为他分忧解难了,就道,“不过,我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元先生有没有兴趣。“
  元归十分配合道,“苏老师请讲。”
  “其实完全不用雇佣工人,完全可以以股份形式来做这件事儿。比如元华集团出资一部分,然后这些退伍军人以劳动力入股,工资以分红形式下发,这不就行了?每个人都是老板,只是元华股份最多,管理权在元华。这样一来,工人们也能受到激励,不担心他们在岗位上混日子,元华也不用白白投资一笔钱出来做善事,虽然元先生不在乎,但是能够一举两得,我觉得还是更合适。”
  元归握着酒杯的手紧了一下,眼睛发亮。
  “这确实也是一个好办法。没想到苏老师还知道股份分红。”
  苏青玉笑着道,“元先生忘了,我可学经济学的,而且我们华国也有过公私合营,不过有一点元华也要注意,这股份制形成之后,这些工人可不能随意开除了。他们可都是小股东。”
  元归道,“这是自然,如果是以这种形式,我会和他们签订合约,以多少年的劳动力入股。”当然,如果需要的时候,他也会劝他们将这些分红留在公司账户内,保证企业扩大发展,让他们手里的股份更值钱。总比他们把钱存入银行要强的多。
  他觉得自己这也不是剥削,这是在帮助自己的工人如何钱生钱。
  苏青玉也就放心了。
  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元华事后随意换人了。而且因为元华是大股东,他们必定会大力发展这个厂子,这就避免了后期市场开放之后,公营厂子经济不下去,这些人再次失业的尴尬局面。有了股份,至少这些人下半辈子不用愁了。
  至于未来这位会不会直接搞破产,苏青玉觉得大概率是不会的。
  这种厂子一旦办起来,各方面都盯着了。要做就要做好,要不然不如不做。
  她相信这位动辄几百万往外拿的不差钱的元先生,不至于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儿。
  两人各有心思,但是却都觉得这事儿极为合适。
  苏青玉又建议元华到时候在培训学校里面安排一些伤残后复健的疗程,“元先生,虽然会花费更多,但是我相信,华国不会亏待每一个真心对待它的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帮助,比锦上添花更好。”
  元归笑着道,“钱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能用钱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说的对,钱是最不值钱的。”苏青玉笑着道。
  谈完之后,还干了一杯,苏青玉又喝到了美味的红酒,香醇可口。
  元归见她很喜欢的样子,道,“苏老师喜欢,我可以为你准备一箱,你为我出了这么好的主意,我心里很感激你。”
  苏青玉笑着摇头,“不用了,偶尔喝喝才觉得美味,我怕我喝多了,下次再喝就没这么幸福了。”
  元归:“……”那他天天喝,岂不是一点幸福都没有了。
  “苏老师说笑了,想喝什么,我这里都有。这个喝腻了,再喝别的。”
  苏青玉道,“比起物质上的享受,我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次来元先生这里,我最高兴的不是喝酒吃美食,而是每次都收获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元先生大义以及无私的爱国精神,让我觉得很感动。对我们华国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元先生,我敬你。”她说着举杯。
  元归见她一脸真诚,眼眸发亮,心里莫名的一虚,然后也微笑着举杯,“回敬苏老师。”
  办好了这大事儿,苏青玉心情好的不得了。
  特别是三月下旬,战事结束的消息传来,更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了。
  随后没多久,报纸上又传来一则好消息,元华集团准备出资建设培训学校。这学校完全是针对退伍军人的,特别是残疾退伍军人,可以免费入校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有机会分配到一些单位,公布的单位名单里面,小红旗就排第一位,也算是加入了这个阵营里了。
  最让人稀奇的是,报纸上还说了,如果不想加入单位,也可以选择入股元华集团即将筹办的股份制厂。
  这厂子完全采取股份分红制度,每个残疾军人以自己的劳动力入股,成为这厂子的小老板,每年年底都能领取到自己的分红。
  这消息传出来,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十分高兴,为这些战场上保家卫国的英雄而欣喜,这要是能退伍之后入厂,下半辈子就不愁了。
  总算是老有所依了。
  这可比上次知青的事儿还得老百姓的心。
  毕竟一场战役刚刚结束,大家的心情都还热乎着,最是关心前线的时候。
  元华这一举措,倒是让很多人心里都暖呼呼的。
  元华更是通过军部批准,在首都远郊的地方购买到了一大块的荒地,用于建厂。
  看到报纸,苏青玉就让张娟把她丈夫接首都来,培训学校里面有住宿的地方,而且元华还大手笔的请了人帮忙复健。虽然这次入股厂子,暂时优先针对这次战役下来的军人,但是培训学校对于老一辈的军人也是接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