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成亲
第二天一早,苗方还在呼呼大睡,李均竹悄悄收拾好了自己行囊,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
家里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正月初八就是大姐李雪梅出嫁的日子,虽然都是一个村的,但该准备的还是得备起来。
奶奶老赵氏与张氏赶制着大姐出嫁用的新棉被,爷爷则带着家里的男人们给前段时间刚做好的木柜子和桌椅上桐油。
摆脱了小弟铁蛋的纠缠,李均竹找到了躲在房间里秀着嫁衣的大姐。
才十五岁的李雪梅,已经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的大姑娘,此时正坐在炕上一针一线的绣着,看李均竹走进屋来,眉眼弯弯的笑了起来。
“大姐,你坐到窗前去绣吧!仔细些眼睛。”李均竹找了个凳子坐下嘱咐大姐道。
“二弟,读书很辛苦吧,晚上姐给你做好吃的,不绣了,大姐现在就给你和面去。”李雪梅准备下炕往厨房走。
李均竹连忙拉住自家这个性子很急的大姐;“姐,你先别走,弟有东西给你。”
“我思来想去的也不知道买啥给你,挑了个这个。”说着递给了李雪梅一个分量不小的金镯子。
“老天爷!你快说,你怎么会有钱买这个,你是不是去赌了,还是做什么坏事了。”李雪梅看都没看这个镯子,拉着李均竹就急了起来。
李均竹很感动也很无奈;“大姐,这是我和朋友一起开了个铺子,赚的钱买的,你还不相信我?”
“真的?”
“真的!”
得到肯定回答的李雪梅才满心欢喜的拿过镯子反复看了起来,看大姐很喜欢,李均竹也放下了心。
“姐,那个镯子就放在你嫁妆的明面上,这个是给你压箱底的,这钱你留着自己防身用,切不可随意拿出来。”说着李均竹又递给李雪梅一个荷包。
李雪梅接过何荷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她哪见过这么多的钱,一下子呆若木鸡的立在了原地。
看大姐已经吓傻了,李均竹又嘱咐了一遍;“姐,这钱你藏好,如果张庭生对你不好,你就回家来,弟弟给你撑腰,你不用啥事都忍着。”
直到李均竹走出房间,李雪梅都没有回过神来,大弟竟然给了自己一百两的压箱底,这银票捏在手里轻飘飘的,可压在她心里沉甸甸的。
从她懂事以后,她就知道,家里的大人们虽然嘴上不说,可看着一个个妹妹们的出生,都很失望,爷爷甚至都不喜欢去大榕树底下聊天了。
直到大弟李均竹的出生,娘亲如释重负,她却不是很高兴,他完全抢夺了爷奶的疼爱,父母也把很多的心思放在了他身上。
她愿意听从祖母的安排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二弟,也愿意天不亮就起来给他做早饭,她知道,大弟是家里大人们的希望。
可是从内心来说她却不愿过多的和他亲近,她也装的很好,好到连他都没发现,小时候还总跟在自己身后,大姐,大姐的叫着
可出嫁前,是这个弟弟给了自己农户人家的女儿一辈子都没法想象的嫁妆银子,还是第一个告诉她受欺负了不用忍,他会帮她撑腰的人。
已经进了上房里爷奶房间的李均竹并不知道,躲在自己房间里的大姐此刻已经哭的稀里哗啦。
上房里,李长河正在和老伴合计着过年该准备些啥东西,看李均竹在屋外喊,他连忙下炕打开已经栓好的房门。
奶奶老赵氏连忙让李均竹上炕,等他手脚都暖和了起来,才开口问有啥事非那么晚来。
“爷,奶,这是我在县城里和人合伙做些生意赚的银子。”李均竹把剩余的银子递给了奶奶老赵氏。
一千二百两,除了给大姐的一百两,买的金手镯二十六两,买了些年货,布料,自己留下七十两,剩余一千两。
李长河一直都知道孙儿和朋友在县城里卖些小东西,赚了些银钱,可没料到会赚如此多的银子。
奶奶把蜡烛往银票钱凑了凑,才终于确定这真的是一千两的银票。忙递给老伴,她这一辈子可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怕爷奶也像大姐那样误会,李均竹先解释;“爷,奶,这是我和学堂里的同窗们一起合伙卖香粉赚的钱,都是正当赚来的。”
“香粉能赚这么多钱”走南闯北的李长河当然不信。
“是我一个朋友做出了比香粉更好的香膏,县城里的人都很喜欢,还有好多其他郡城的大户人家来买呢!”
说到这,李长河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三叔婶闺女从县城里给她买的叫什么膏的,疑惑问道;“是那叫什么留芳膏的?”
李均竹忙点头表示,“就是这个膏,我回来还带了些,奶奶也用,给婶子们也用,还有咱家的几个姐姐!”
奶奶连声“奶的乖孙儿,咱金宝真孝顺。”的夸赞着。
李均竹见爷爷脸上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心里当然知道爷爷是为何不快。
连忙向爷爷打着包票:“爷,我没有因为赚钱,荒废学业,孙儿一直努力进学,而且夫子说明年孙儿就可以参加童生试了。”
在李均主忙不迭的保证中,李长河才放下心来,他这个孙儿历来让他省心,他说不会就是不会,这点他还是敢保证的。
聊了会明年参加考试的事,李均竹才说起了心里的打算,想用这笔钱到县城里买房。
考虑了会,李长河很快就答应了李均竹的提议,孙儿在县城里读书一直借住在何夫子家,他虽从没提起过什么,李长河也知道寄人篱下的滋味儿并不好受。
既然现在有了能力,那就在县里置个小院子,以后去县城看孩子时也能方便些,更何况这是孩子自己挣的钱,家里其他人的意见都不重要。
说完事,李均竹才下炕,回自己屋子去了。
而上房里爷爷却还在叮嘱奶奶。
“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是金宝同窗送的年礼,咱们可不能给金宝拖后腿,家里的几个儿媳妇你可也得叮嘱好了。”
“至于家里要置办房子的事,你也别说,年后要去县上时,我自会说。”
奶奶老赵氏自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她一定会好好紧紧几个儿媳妇的皮,特别是老大家的历来就是个藏不住事儿的主。
初八一大早,李家院子就人头攒动起来,院子里到处是来帮忙的亲戚和同村的大娘们。
虽然李家和张家都是一个村的,但酒席可是要分开办的。
迎新娘子的吉时快到,张庭生带着村里组织起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绕着李家村走了两遍。
直到吉时到了,才热热闹闹地来到了李家院门外,经历了来自几个小舅子的拦门,才终得跨进李家的院门。
李均竹亲自把大姐背上花轿,看花轿在轿夫们的肩上晃晃悠悠的,直到轿子走远,这迎礼才正式结束。
随着花轿的离开,院子里的大部分村民们也跟着花轿去了张家,毕竟今天是张家娶亲,他们家是主人家。
所以中午开席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亲戚,于是也没多讲究,趁着饭菜还热乎,就都入席了。
席间,李均竹却特别注意到了一个人,就是那前次被爷奶赶出家门的大姑。
这次大姐成亲,她是一个人来的,没有提起前次的事,一直乐呵呵的磕着瓜子,甚至走的时候还封了二两银子的红包。
只是走时,一直拜托李均竹照顾照顾自己儿子赵立堂,李均竹还疑惑他跟赵立堂,哪跟哪啊!
后来通过张氏李均竹才了解,原来这赵立堂也要去县城里读书了,读的是钱举人开设的私塾,听说束脩要五两银子呢!
而要说这束脩从何而来,这与李均竹还有点关系呢!
自从被李长河赶出李家后,李永梅一直不死心,硬是带着女儿找去了县里。
可这二人都不识字,问了许多人,竟然去到了钱举人的私塾外。
下学的学子们,看门外站着个姑娘,还以为是谁家的娇妻来接自己的夫君呢,纷纷都出言调笑了几句。
被正准备回家的钱举人撞了个正着,这些学子们被一通臭骂,纷纷掩面离去。
可这钱举人和赵二丫却不知怎的,竟勾搭在了一起,最后甚至一顶小轿就被抬进了钱家。
这钱举人对赵二丫正是热乎的时候,自然是舍得对她花钱,甚至还答应让赵立堂上钱举人的学堂读书。
对此,张氏还专门嘱咐李均竹,如果赵立堂找上门来,别什么事都去帮忙,更不能去做触犯律法之事。
他当然不会对别人的选择做出指责或者劝解,不管赵立堂会不会找他,他都不会应承任何事。
李均竹自认自己是个护短的人,他护短只护自己在意之人,对于一些不相干之人,他一直都是冷血的。
大姐和姐夫张庭生三朝回门之后,李家众人也终于放下对大姐的担心,开始准备起金宝童生试的准备。
李均竹能感受到全家人的紧张,就连平时嗓门最大的三婶钱氏,也在他读书写字时放低了脚步声
奶奶和张氏更是徒步去了镇子外鸡鸣山上的祈陀寺,直到求到了一支“蟾宫折桂”的签字,才心满意足的下山回家。
二月初二,拒绝了李长河陪考的要求,李均竹又一次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启程回县城。
雾色蒙蒙中,看着李家村在视线里越来越模糊,李均竹心想;“走的越远,离家越远,果然是句真理。”
※※※※※※※※※※※※※※※※※※※※
谢谢大家观看,喜欢可以收藏评论哦!
家里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正月初八就是大姐李雪梅出嫁的日子,虽然都是一个村的,但该准备的还是得备起来。
奶奶老赵氏与张氏赶制着大姐出嫁用的新棉被,爷爷则带着家里的男人们给前段时间刚做好的木柜子和桌椅上桐油。
摆脱了小弟铁蛋的纠缠,李均竹找到了躲在房间里秀着嫁衣的大姐。
才十五岁的李雪梅,已经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的大姑娘,此时正坐在炕上一针一线的绣着,看李均竹走进屋来,眉眼弯弯的笑了起来。
“大姐,你坐到窗前去绣吧!仔细些眼睛。”李均竹找了个凳子坐下嘱咐大姐道。
“二弟,读书很辛苦吧,晚上姐给你做好吃的,不绣了,大姐现在就给你和面去。”李雪梅准备下炕往厨房走。
李均竹连忙拉住自家这个性子很急的大姐;“姐,你先别走,弟有东西给你。”
“我思来想去的也不知道买啥给你,挑了个这个。”说着递给了李雪梅一个分量不小的金镯子。
“老天爷!你快说,你怎么会有钱买这个,你是不是去赌了,还是做什么坏事了。”李雪梅看都没看这个镯子,拉着李均竹就急了起来。
李均竹很感动也很无奈;“大姐,这是我和朋友一起开了个铺子,赚的钱买的,你还不相信我?”
“真的?”
“真的!”
得到肯定回答的李雪梅才满心欢喜的拿过镯子反复看了起来,看大姐很喜欢,李均竹也放下了心。
“姐,那个镯子就放在你嫁妆的明面上,这个是给你压箱底的,这钱你留着自己防身用,切不可随意拿出来。”说着李均竹又递给李雪梅一个荷包。
李雪梅接过何荷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她哪见过这么多的钱,一下子呆若木鸡的立在了原地。
看大姐已经吓傻了,李均竹又嘱咐了一遍;“姐,这钱你藏好,如果张庭生对你不好,你就回家来,弟弟给你撑腰,你不用啥事都忍着。”
直到李均竹走出房间,李雪梅都没有回过神来,大弟竟然给了自己一百两的压箱底,这银票捏在手里轻飘飘的,可压在她心里沉甸甸的。
从她懂事以后,她就知道,家里的大人们虽然嘴上不说,可看着一个个妹妹们的出生,都很失望,爷爷甚至都不喜欢去大榕树底下聊天了。
直到大弟李均竹的出生,娘亲如释重负,她却不是很高兴,他完全抢夺了爷奶的疼爱,父母也把很多的心思放在了他身上。
她愿意听从祖母的安排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二弟,也愿意天不亮就起来给他做早饭,她知道,大弟是家里大人们的希望。
可是从内心来说她却不愿过多的和他亲近,她也装的很好,好到连他都没发现,小时候还总跟在自己身后,大姐,大姐的叫着
可出嫁前,是这个弟弟给了自己农户人家的女儿一辈子都没法想象的嫁妆银子,还是第一个告诉她受欺负了不用忍,他会帮她撑腰的人。
已经进了上房里爷奶房间的李均竹并不知道,躲在自己房间里的大姐此刻已经哭的稀里哗啦。
上房里,李长河正在和老伴合计着过年该准备些啥东西,看李均竹在屋外喊,他连忙下炕打开已经栓好的房门。
奶奶老赵氏连忙让李均竹上炕,等他手脚都暖和了起来,才开口问有啥事非那么晚来。
“爷,奶,这是我在县城里和人合伙做些生意赚的银子。”李均竹把剩余的银子递给了奶奶老赵氏。
一千二百两,除了给大姐的一百两,买的金手镯二十六两,买了些年货,布料,自己留下七十两,剩余一千两。
李长河一直都知道孙儿和朋友在县城里卖些小东西,赚了些银钱,可没料到会赚如此多的银子。
奶奶把蜡烛往银票钱凑了凑,才终于确定这真的是一千两的银票。忙递给老伴,她这一辈子可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怕爷奶也像大姐那样误会,李均竹先解释;“爷,奶,这是我和学堂里的同窗们一起合伙卖香粉赚的钱,都是正当赚来的。”
“香粉能赚这么多钱”走南闯北的李长河当然不信。
“是我一个朋友做出了比香粉更好的香膏,县城里的人都很喜欢,还有好多其他郡城的大户人家来买呢!”
说到这,李长河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三叔婶闺女从县城里给她买的叫什么膏的,疑惑问道;“是那叫什么留芳膏的?”
李均竹忙点头表示,“就是这个膏,我回来还带了些,奶奶也用,给婶子们也用,还有咱家的几个姐姐!”
奶奶连声“奶的乖孙儿,咱金宝真孝顺。”的夸赞着。
李均竹见爷爷脸上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心里当然知道爷爷是为何不快。
连忙向爷爷打着包票:“爷,我没有因为赚钱,荒废学业,孙儿一直努力进学,而且夫子说明年孙儿就可以参加童生试了。”
在李均主忙不迭的保证中,李长河才放下心来,他这个孙儿历来让他省心,他说不会就是不会,这点他还是敢保证的。
聊了会明年参加考试的事,李均竹才说起了心里的打算,想用这笔钱到县城里买房。
考虑了会,李长河很快就答应了李均竹的提议,孙儿在县城里读书一直借住在何夫子家,他虽从没提起过什么,李长河也知道寄人篱下的滋味儿并不好受。
既然现在有了能力,那就在县里置个小院子,以后去县城看孩子时也能方便些,更何况这是孩子自己挣的钱,家里其他人的意见都不重要。
说完事,李均竹才下炕,回自己屋子去了。
而上房里爷爷却还在叮嘱奶奶。
“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是金宝同窗送的年礼,咱们可不能给金宝拖后腿,家里的几个儿媳妇你可也得叮嘱好了。”
“至于家里要置办房子的事,你也别说,年后要去县上时,我自会说。”
奶奶老赵氏自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她一定会好好紧紧几个儿媳妇的皮,特别是老大家的历来就是个藏不住事儿的主。
初八一大早,李家院子就人头攒动起来,院子里到处是来帮忙的亲戚和同村的大娘们。
虽然李家和张家都是一个村的,但酒席可是要分开办的。
迎新娘子的吉时快到,张庭生带着村里组织起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绕着李家村走了两遍。
直到吉时到了,才热热闹闹地来到了李家院门外,经历了来自几个小舅子的拦门,才终得跨进李家的院门。
李均竹亲自把大姐背上花轿,看花轿在轿夫们的肩上晃晃悠悠的,直到轿子走远,这迎礼才正式结束。
随着花轿的离开,院子里的大部分村民们也跟着花轿去了张家,毕竟今天是张家娶亲,他们家是主人家。
所以中午开席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亲戚,于是也没多讲究,趁着饭菜还热乎,就都入席了。
席间,李均竹却特别注意到了一个人,就是那前次被爷奶赶出家门的大姑。
这次大姐成亲,她是一个人来的,没有提起前次的事,一直乐呵呵的磕着瓜子,甚至走的时候还封了二两银子的红包。
只是走时,一直拜托李均竹照顾照顾自己儿子赵立堂,李均竹还疑惑他跟赵立堂,哪跟哪啊!
后来通过张氏李均竹才了解,原来这赵立堂也要去县城里读书了,读的是钱举人开设的私塾,听说束脩要五两银子呢!
而要说这束脩从何而来,这与李均竹还有点关系呢!
自从被李长河赶出李家后,李永梅一直不死心,硬是带着女儿找去了县里。
可这二人都不识字,问了许多人,竟然去到了钱举人的私塾外。
下学的学子们,看门外站着个姑娘,还以为是谁家的娇妻来接自己的夫君呢,纷纷都出言调笑了几句。
被正准备回家的钱举人撞了个正着,这些学子们被一通臭骂,纷纷掩面离去。
可这钱举人和赵二丫却不知怎的,竟勾搭在了一起,最后甚至一顶小轿就被抬进了钱家。
这钱举人对赵二丫正是热乎的时候,自然是舍得对她花钱,甚至还答应让赵立堂上钱举人的学堂读书。
对此,张氏还专门嘱咐李均竹,如果赵立堂找上门来,别什么事都去帮忙,更不能去做触犯律法之事。
他当然不会对别人的选择做出指责或者劝解,不管赵立堂会不会找他,他都不会应承任何事。
李均竹自认自己是个护短的人,他护短只护自己在意之人,对于一些不相干之人,他一直都是冷血的。
大姐和姐夫张庭生三朝回门之后,李家众人也终于放下对大姐的担心,开始准备起金宝童生试的准备。
李均竹能感受到全家人的紧张,就连平时嗓门最大的三婶钱氏,也在他读书写字时放低了脚步声
奶奶和张氏更是徒步去了镇子外鸡鸣山上的祈陀寺,直到求到了一支“蟾宫折桂”的签字,才心满意足的下山回家。
二月初二,拒绝了李长河陪考的要求,李均竹又一次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启程回县城。
雾色蒙蒙中,看着李家村在视线里越来越模糊,李均竹心想;“走的越远,离家越远,果然是句真理。”
※※※※※※※※※※※※※※※※※※※※
谢谢大家观看,喜欢可以收藏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