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疑心
慕容辞听见这声音,本能地挣脱双手,往前站了站。
慕容彧纹丝不动,雪颜沉了沉。帝京这么大,怎么就遇上他们了呢?
是慕容诗、沈知言兄妹,看着是三人一起游逛的。
这里是大街,四周围着这么多百姓,他们不好直接喊“殿下”,连施礼也免了。
慕容辞眼波流转,忽然灵光一闪,慕容诗急着出宫,就是跟他们上街游玩?莫非她移情别恋的公子是沈知言?
沈知言看见殿下和御王靠得这么近,不禁疑惑起来:他们两个男子一起上街也太奇怪了!而且他们还靠得这么近!而且他们在大半年前还是斗得你死我活的政敌呢!
他是陪伴殿下多年的伴读,平常跟殿下也有靠得很近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这么近过。此时,他断定,殿下和御王必定有古怪!
而沈知礼也看见了,在人群里挤过来的那一刻,她看见御王站在太子殿下的身后,殿下的后背几乎贴着御王的胸膛。以她身为女子的敏锐感觉,她断定御王和殿下之间必定有不同寻常的关系。
以往也曾有隐秘的揣测,不过都被她推翻了,此时此刻,那些揣测又都回到她的心里。
太子殿下和御王都有龙阳之好?
因为这样,御王才对她没有半分男女之情?
由于四周人太多,不好说话,他们挤出人群,站在街边。慕容诗笑逐颜开,“三叔,你怎么和太子殿下一起上街游玩?”
“你急着出宫,原来是跟知言和沈大小姐上街。”慕容辞打趣道,“郡主,本宫不在京城的那些日子,你和知言发生了什么事?”
“哪有……”慕容诗被戳破心事,窘迫地低下头。
“你小子有一手嘛,把郡主从本宫身边拐跑了。”慕容辞对沈知言挑眉。
“殿下,我……”沈知言心虚得无言以对,心里越发羞愧、自责,不该抢殿下的人,即使殿下并不喜欢郡主。
“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没什么不好。”慕容彧淡淡道。
“王爷、殿下,街上人太多了,不如找一家茶楼歇歇吧。”沈知礼温婉而笑,化解了兄长和郡主的尴尬。
“本王和殿下还有事,你们去玩吧。”他清冷地眨眸。
“这大过年的,还有什么政务?”慕容诗小声嘀咕。
“本宫要和王爷体察民情,还要暗访。”慕容辞神秘地挑眉,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太吵。
“殿下,王爷,请。”沈知言拱手一礼。
他们分道扬镳,沈知礼恋恋不舍地回头望去,原本是希望在茶楼品茗闲谈时与御王增进了解,却没想到他拒绝了。难道御王的心思与平常男子不同?
走了一阵,慕容辞蹙眉道:“我总觉得沈大小姐察觉了什么。”
慕容彧握住她的小手,“察觉了也没什么,希望她就此死心。”
她暗暗叹气,沈知礼也没什么不好,甚至是才貌双全的名门闺秀,也配得上他,不过情有独钟,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不愿意跟别的女子分享夫君,不想跟父皇的后宫妃嫔一样,每日每夜巴巴儿地盼望夫君来。
她要的爱与姻缘,是独一无二。
不知他能否做到。
慕容彧顺手买了两个面具戴在面上,如此就没人认得出他们。
巧的是,他们逛了三条街,买了不少新鲜有趣的玩意儿,又撞到沈知言等三人。这一次,所幸他他们戴着面具,慕容诗等人才没有认出他们。
双方擦身而过,慕容辞有点小紧张,毕竟头饰和衣袍和之前一样,很容易认出来。
沈知礼转头望去,蹙眉望着刚刚走过去的那两个人,他们很像御王和太子殿下,而且他们是牵着手的。
然而,人太多了,遮挡了视线。她无法确定那两个人究竟是不是御王和太子殿下。
沈知言察觉妹妹落在后面,问道:“妹妹,看什么?”
“没什么。”
她快步往前走,努力地挥散那些荒唐可笑的念头。
她问慕容诗:“你三叔……可有什么古怪的癖好?”
“没有呀,为什么这么问?”慕容诗浑然不觉她话中有话,眉目弯弯地笑。
“你三叔……年纪不小了,为什么还不娶妻生子?”
“我也不知道呢。三叔在想什么,没人猜得到。”
“你三叔……会不会有龙阳之好?”沈知礼有点难以启齿。
“怎么可能?”慕容诗惊诧地反驳,“我意思是说,虽然三叔不娶妻生子,没有侍妾,但不可能有龙阳之好。”
“你就这么肯定?”沈知言笑道。
“那是当然。”她得意道,“无论是王府还是别苑,我都看过了,都没有来历不明的小公子。因此,三叔不可能有龙阳之好。”
沈氏兄妹对视一眼,各有心思。
……
慕容彧送慕容辞回宫,她本以为他就此回王府,却没想到他跟着来到东宫。
她失笑,“你还不回去?不少宫人都看着你来东宫的。”
他扬眉轻笑,“我陪你守岁,咱们手谈几局如何?不知是你的棋艺略高一筹,还是我决胜千里?”
她摆手,“你这样……很快就会流言蜚语传遍整个皇宫的。”
“我有办法。你先回去把玉棋摆上。”
他快步离去,消失在旖旎如虹的夜色里。
她刚回殿不久,就看见他从西窗跳进来,无可奈何地问:“你爬墙爬窗进来的?”
慕容彧但笑不语,尔后吩咐站在一旁呆若木鸡的如意,“去备热茶和茶点,本王要和殿下手谈守岁。”
如意猛地回神,连忙去了。
琴若取来玉棋搁在案上,拿来两个汤婆子和大靠枕,布置好一切才请他们上座。
琉璃宫灯明亮,火盆里烧着银霜炭,寝殿里温暖如春。
如意和琴若站在一旁观战、伺候,光阴一点一滴地流逝。她们想到了一句古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御王对殿下的好,她们看在眼里,也真心希望御王一直、永远对殿下好,这样殿下就无需整日担惊受怕,无需为朝政、江山社稷费心费神,就不必那么辛苦地守着慕容氏的千秋帝业。
天知道,自御王回朝的这五年多,殿下经历了怎样的日子。
御王统帅三军,回朝不久就受封摄政王,统摄朝政。在他的压制下,殿下根本不可能参政、议政。起初,文武大臣对皇帝陛下这一举措强烈反对,御王对那些反对的大臣恩威并施,以各种狠辣手段逼迫他们不再出声,渐渐的,文武大臣都不敢再死谏,明哲保身。
之后,御王把持朝政,权势滔天,勤于政务,并且精于治国安邦之道,政绩斐然,比昏庸老迈的皇帝陛下在朝时还要厉害,可谓文韬武略,渐渐地获得大多数文武百官的赞赏与臣服。而东宫的殿下被人遗忘了。
那五年里,皇帝陛下专宠萧贵妃,夜夜笙歌,酒池肉林,龙体每况愈下,无论是太子的谏言还是死忠大臣的死谏都听不进去。殿下对陛下大失所望,恨铁不成钢,只能暗中培植势力。
御王在朝中的根基日渐稳固、壮大,不仅掌控了禁卫军,还掌控了京城防卫司一半的兵力。殿下知道再也无法撼动他分毫,反而,只要他动动手指头,就能将整日与萧贵妃厮混的皇帝陛下拉下王者宝座,就能将东宫变成谋逆的乱臣贼子,将她置于死地。甚至,只要他想,就能逼宫,窃国篡位。
因此,殿下日日忧虑,夜夜难眠,担惊受怕,陷入家破人亡、江山被夺的恐慌里,日夜煎熬,饱受折磨。
殿下发誓,一旦有良机,一定要除掉慕容彧!
而她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尽最大的可能培植势力,壮大自己。
在那五年里,琴若和如意陪着殿下殚精竭虑、密谋算计、步步为营,一步步走过来,一日日熬过来,其中的艰辛无人可以体会。
而今,御王发现殿下是女子,对殿下呵护、关心备至,她们庆幸御王对殿下有了感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天蒙蒙亮,慕容辞和慕容彧总共下了五局,她只胜了一局,还是他放水她才能赢。
“嗯……”她高举双臂,伸伸懒腰,“好累啊。”
“殿下,王爷,时辰还早,不如歇会儿吧。”琴若提议。
“今日是正月初一,早上陛下要接受宗亲、大臣的朝拜,不过可以睡一个时辰。”慕容彧站起身,径自望寝殿走去。
琴若和如意早已见怪不怪,慕容辞的唇角抽起来,郁卒地跟着进去,“你真把我的东宫当成你王府了?”
如意和琴若相视一笑,收拾玉棋和茶杯、茶点。
寝殿里,慕容彧一把抱起她,她挣扎着下去,不过已经被他放在床上,“我……我不累……我就不睡了……”
他脱了乌金锦靴,揽着她躺下,“那就陪我睡会儿。”
她忽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等会儿你如何出去?”
他阖了双目,“嘘……睡醒了再想。”
重重帷幔里,声音渐小,一切归于平静。
慕容彧纹丝不动,雪颜沉了沉。帝京这么大,怎么就遇上他们了呢?
是慕容诗、沈知言兄妹,看着是三人一起游逛的。
这里是大街,四周围着这么多百姓,他们不好直接喊“殿下”,连施礼也免了。
慕容辞眼波流转,忽然灵光一闪,慕容诗急着出宫,就是跟他们上街游玩?莫非她移情别恋的公子是沈知言?
沈知言看见殿下和御王靠得这么近,不禁疑惑起来:他们两个男子一起上街也太奇怪了!而且他们还靠得这么近!而且他们在大半年前还是斗得你死我活的政敌呢!
他是陪伴殿下多年的伴读,平常跟殿下也有靠得很近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这么近过。此时,他断定,殿下和御王必定有古怪!
而沈知礼也看见了,在人群里挤过来的那一刻,她看见御王站在太子殿下的身后,殿下的后背几乎贴着御王的胸膛。以她身为女子的敏锐感觉,她断定御王和殿下之间必定有不同寻常的关系。
以往也曾有隐秘的揣测,不过都被她推翻了,此时此刻,那些揣测又都回到她的心里。
太子殿下和御王都有龙阳之好?
因为这样,御王才对她没有半分男女之情?
由于四周人太多,不好说话,他们挤出人群,站在街边。慕容诗笑逐颜开,“三叔,你怎么和太子殿下一起上街游玩?”
“你急着出宫,原来是跟知言和沈大小姐上街。”慕容辞打趣道,“郡主,本宫不在京城的那些日子,你和知言发生了什么事?”
“哪有……”慕容诗被戳破心事,窘迫地低下头。
“你小子有一手嘛,把郡主从本宫身边拐跑了。”慕容辞对沈知言挑眉。
“殿下,我……”沈知言心虚得无言以对,心里越发羞愧、自责,不该抢殿下的人,即使殿下并不喜欢郡主。
“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没什么不好。”慕容彧淡淡道。
“王爷、殿下,街上人太多了,不如找一家茶楼歇歇吧。”沈知礼温婉而笑,化解了兄长和郡主的尴尬。
“本王和殿下还有事,你们去玩吧。”他清冷地眨眸。
“这大过年的,还有什么政务?”慕容诗小声嘀咕。
“本宫要和王爷体察民情,还要暗访。”慕容辞神秘地挑眉,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太吵。
“殿下,王爷,请。”沈知言拱手一礼。
他们分道扬镳,沈知礼恋恋不舍地回头望去,原本是希望在茶楼品茗闲谈时与御王增进了解,却没想到他拒绝了。难道御王的心思与平常男子不同?
走了一阵,慕容辞蹙眉道:“我总觉得沈大小姐察觉了什么。”
慕容彧握住她的小手,“察觉了也没什么,希望她就此死心。”
她暗暗叹气,沈知礼也没什么不好,甚至是才貌双全的名门闺秀,也配得上他,不过情有独钟,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不愿意跟别的女子分享夫君,不想跟父皇的后宫妃嫔一样,每日每夜巴巴儿地盼望夫君来。
她要的爱与姻缘,是独一无二。
不知他能否做到。
慕容彧顺手买了两个面具戴在面上,如此就没人认得出他们。
巧的是,他们逛了三条街,买了不少新鲜有趣的玩意儿,又撞到沈知言等三人。这一次,所幸他他们戴着面具,慕容诗等人才没有认出他们。
双方擦身而过,慕容辞有点小紧张,毕竟头饰和衣袍和之前一样,很容易认出来。
沈知礼转头望去,蹙眉望着刚刚走过去的那两个人,他们很像御王和太子殿下,而且他们是牵着手的。
然而,人太多了,遮挡了视线。她无法确定那两个人究竟是不是御王和太子殿下。
沈知言察觉妹妹落在后面,问道:“妹妹,看什么?”
“没什么。”
她快步往前走,努力地挥散那些荒唐可笑的念头。
她问慕容诗:“你三叔……可有什么古怪的癖好?”
“没有呀,为什么这么问?”慕容诗浑然不觉她话中有话,眉目弯弯地笑。
“你三叔……年纪不小了,为什么还不娶妻生子?”
“我也不知道呢。三叔在想什么,没人猜得到。”
“你三叔……会不会有龙阳之好?”沈知礼有点难以启齿。
“怎么可能?”慕容诗惊诧地反驳,“我意思是说,虽然三叔不娶妻生子,没有侍妾,但不可能有龙阳之好。”
“你就这么肯定?”沈知言笑道。
“那是当然。”她得意道,“无论是王府还是别苑,我都看过了,都没有来历不明的小公子。因此,三叔不可能有龙阳之好。”
沈氏兄妹对视一眼,各有心思。
……
慕容彧送慕容辞回宫,她本以为他就此回王府,却没想到他跟着来到东宫。
她失笑,“你还不回去?不少宫人都看着你来东宫的。”
他扬眉轻笑,“我陪你守岁,咱们手谈几局如何?不知是你的棋艺略高一筹,还是我决胜千里?”
她摆手,“你这样……很快就会流言蜚语传遍整个皇宫的。”
“我有办法。你先回去把玉棋摆上。”
他快步离去,消失在旖旎如虹的夜色里。
她刚回殿不久,就看见他从西窗跳进来,无可奈何地问:“你爬墙爬窗进来的?”
慕容彧但笑不语,尔后吩咐站在一旁呆若木鸡的如意,“去备热茶和茶点,本王要和殿下手谈守岁。”
如意猛地回神,连忙去了。
琴若取来玉棋搁在案上,拿来两个汤婆子和大靠枕,布置好一切才请他们上座。
琉璃宫灯明亮,火盆里烧着银霜炭,寝殿里温暖如春。
如意和琴若站在一旁观战、伺候,光阴一点一滴地流逝。她们想到了一句古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御王对殿下的好,她们看在眼里,也真心希望御王一直、永远对殿下好,这样殿下就无需整日担惊受怕,无需为朝政、江山社稷费心费神,就不必那么辛苦地守着慕容氏的千秋帝业。
天知道,自御王回朝的这五年多,殿下经历了怎样的日子。
御王统帅三军,回朝不久就受封摄政王,统摄朝政。在他的压制下,殿下根本不可能参政、议政。起初,文武大臣对皇帝陛下这一举措强烈反对,御王对那些反对的大臣恩威并施,以各种狠辣手段逼迫他们不再出声,渐渐的,文武大臣都不敢再死谏,明哲保身。
之后,御王把持朝政,权势滔天,勤于政务,并且精于治国安邦之道,政绩斐然,比昏庸老迈的皇帝陛下在朝时还要厉害,可谓文韬武略,渐渐地获得大多数文武百官的赞赏与臣服。而东宫的殿下被人遗忘了。
那五年里,皇帝陛下专宠萧贵妃,夜夜笙歌,酒池肉林,龙体每况愈下,无论是太子的谏言还是死忠大臣的死谏都听不进去。殿下对陛下大失所望,恨铁不成钢,只能暗中培植势力。
御王在朝中的根基日渐稳固、壮大,不仅掌控了禁卫军,还掌控了京城防卫司一半的兵力。殿下知道再也无法撼动他分毫,反而,只要他动动手指头,就能将整日与萧贵妃厮混的皇帝陛下拉下王者宝座,就能将东宫变成谋逆的乱臣贼子,将她置于死地。甚至,只要他想,就能逼宫,窃国篡位。
因此,殿下日日忧虑,夜夜难眠,担惊受怕,陷入家破人亡、江山被夺的恐慌里,日夜煎熬,饱受折磨。
殿下发誓,一旦有良机,一定要除掉慕容彧!
而她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尽最大的可能培植势力,壮大自己。
在那五年里,琴若和如意陪着殿下殚精竭虑、密谋算计、步步为营,一步步走过来,一日日熬过来,其中的艰辛无人可以体会。
而今,御王发现殿下是女子,对殿下呵护、关心备至,她们庆幸御王对殿下有了感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天蒙蒙亮,慕容辞和慕容彧总共下了五局,她只胜了一局,还是他放水她才能赢。
“嗯……”她高举双臂,伸伸懒腰,“好累啊。”
“殿下,王爷,时辰还早,不如歇会儿吧。”琴若提议。
“今日是正月初一,早上陛下要接受宗亲、大臣的朝拜,不过可以睡一个时辰。”慕容彧站起身,径自望寝殿走去。
琴若和如意早已见怪不怪,慕容辞的唇角抽起来,郁卒地跟着进去,“你真把我的东宫当成你王府了?”
如意和琴若相视一笑,收拾玉棋和茶杯、茶点。
寝殿里,慕容彧一把抱起她,她挣扎着下去,不过已经被他放在床上,“我……我不累……我就不睡了……”
他脱了乌金锦靴,揽着她躺下,“那就陪我睡会儿。”
她忽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等会儿你如何出去?”
他阖了双目,“嘘……睡醒了再想。”
重重帷幔里,声音渐小,一切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