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与后
阿弦遵旨落座,捧着金匙,却几乎食不知味。
高宗本也做样子端起了粥碗,然而如骨鲠在喉,竟是难以下咽。
殿内只听见阿弦吃燕窝粥时不时发出的响动。
阿弦向来不羁,尤其是在吃食上头,从不知什么叫做温文尔雅,在家中的时候虞娘子也会给她熬些燕窝来吃,她每次都只是用勺子搅一搅,然后端起碗来三五口喝光而已。
这一次因在御前,当然不好那么粗鲁,就收敛的用勺子来吃,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但仍不免发出些微声响。
尤其高宗也不言语,殿内格外之寂静,显得她吃粥的细微声音都格外聒噪刺耳。
之前高宗因患头疾,最恨有声音吵到,是以伺候的人都知道他的习性,那伺候的宦官见阿弦如此,大感不适,又生恐高宗发怒,便忍无可忍地暗中咳嗽了两声提醒。
阿弦一怔,抬头看向那宦官,迟疑地停口。
她当然知道宦官在向自己示意,但阿弦并不知错在哪里,毕竟她已是这样“规矩有礼”了,一小口一小口如小鸟啄食,若在家中哪里这样不耐烦,把碗往嘴上一扣,即刻干净利落喝的精光,省事省时且省力。
阿弦不知,高宗却也察觉了,瞥一眼那宦官道:“你们都退下。”
那宦官吃了一惊,呆了呆后,只好躬身领命,同众人后退出去。
阿弦却不敢再吃,捧着碗又看向李治。
李治望着她懵懂的模样,唇上还带着点粥,一时失笑:“你吃你的就是了。”
阿弦看看那勺子,又看看碗,终于对李治道:“臣失礼了。”将勺子放在桌上,阿弦捧着碗,微微仰头,咕嘟咕嘟,几口之间,已经喝光了。
高宗定睛看着她,忽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指着另一碗燕窝道:“把这个也喝了罢,凉了就腥气了。”
阿弦见殿内并无别人,起身取了来,仍是三口两口地吃的精光。
高宗看着她近似豪爽的动作,眼底重又浮现些复杂之色,他慢慢地敛了笑,忽然问道:“对了,朕一直有个疑惑,你为何又叫‘十八子’?是谁给你起的这个?”
***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已过。
兴庆殿外,被驱逐出外的宫人们疑惑地揣手等候,有时候他们听见殿内传出皇帝久违的笑声,有时候却又鸦默雀静。
眼见高宗服药的时候到了,这一场令人疑惑的召见仍未有中止的意思。
正在宦官们着急的时候,太平跟公主到了。
武后召见女官,自不足为奇,但皇帝也召见……这件事一大早儿就传遍了大明宫。
太平听说之后,又惊又喜,忙带着宫人前来。
门口的宦官如见救星,忙拦住道:“殿下来的在好,陛下正召见女官,不许我等打扰,如今已到了陛下服药的时候了,奴婢们正在为难,公主殿下能不能……”
太平笑道:“这有什么难的?”
太平迈步进了殿中,来到内殿,果然见高宗在上,身旁左手边是阿弦跪坐在地。
太平忙先叫了声:“父皇!”上前行礼,又转头看阿弦,却见她面前放着两个空的碗盏,神情却还算安然无事。
太平原本也有些疑惑为何高宗会召见阿弦,如今见平安,才宽心笑道:“父皇怎么会召见女官?”说话间便走到高宗身边,扶着在旁落座。
高宗转头看一眼太平,道:“怎么,朕看一看大名鼎鼎的女官还要原因么?”
太平嘟嘴道:“您早该器重女官了,我先前说了多少次她能耐,父皇只是没听见。这会儿怎么开了窍呢?”说着又笑。
高宗看着太平烂漫的笑容,又瞧一眼旁边阿弦垂眸沉稳似的模样,两下对比,心头竟有些许微微地抽搐。
太平道:“不过父皇也别只顾着说话,您该服药了。”她拍拍手掌,外头的宦官捧着药碗巾帕等物鱼贯而入伺候。
素日高宗服了药,都要立即安歇,今日因召见阿弦,并无睡意,怎奈太平一再相劝。
高宗略微思忖,便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抽空跟女官相处,是不是?”
太平道:“这怎么躲得过父皇的双眼呢?求父皇成全。”
高宗听到“成全”二字,一笑:“你虽然是好意,但实在太过顽皮,这又是在宫内,你且收敛些,不要闹出事来,反而连累了人。”
太平吐舌道:“说的我跟惹祸精似的,父皇您就放心吧。”
高宗又看向阿弦,道:“你就先随着公主去……改日,朕再传你进宫说话。”
阿弦听到“改日”,并不觉着欢喜,反而心头一紧,只得遵旨。
等宦官扶着高宗入内歇息,太平迫不及待地拉起阿弦道:“走,到我宫里去,我给你看新养的那只狮子犬。”
阿弦被迫跟着她出了兴庆殿,太平又紧走两步,把宫人们远远抛开,才问道:“父皇召你做什么?总不会是在说跟贤哥哥的事呢?”
心底一阵恍惚,昨日阿弦还惧怕皇帝会应承此事,但是一夜之间,已经翻天覆地。
旧的忧虑陡然消失,但新的问题却更加重大的迎面而来。
“陛下并没有提。”阿弦回答。
太平想了想,道:“那无缘无故召见你做什么?难道是要先看一看合不合适么?”
阿弦哑然。
高宗问她为何叫“十八子”,阿弦便将当初老和尚给起这个名字的缘由说了。
既然提到了“挡灾”的话,高宗便问起她身负异能之事,阿弦只得捡着些能跟他说的一一告知,高宗听到她所见鬼怪,想来也觉可怖,忍不住面露关切之意。
但那种眼神,反而让阿弦更加无法承受。
她早已习惯了皇家的冷酷漠然,如今见高宗露出这般表情,竟隐隐生惧。
且说太平将阿弦带到自己宫中,唤了那一身雪白,长毛垂地的狮子犬,那狗儿只才到人的小腿肚,头顶一撮毛还系着一颗珍珠,更显得可爱无比。
太平献宝似的把狗儿抱起给阿弦看,道:“你瞧,是不是比你的玄影还好看?”
那狗儿眼睛乌亮,看着如太平般天真烂漫。
阿弦笑道:“果然不错。”
太平道:“那跟你换行不行?”
阿弦道:“殿下当着面这么说,这狗儿会伤心的。”
太平倒是有情有义,忙抱紧那狮子犬劝慰:“我玩笑的,不会把你换走。”低头在长毛上蹭了蹭,把它放在地上。
两人坐了,宫人送茶酒果品,太平道:“昨儿在崔府里,本想跟你好好聚一聚,谁知那两个人看我看的甚严,加上贤哥哥他们早走,不由分说扯着我一块儿回了宫,连跟你道别的机会都没有。幸好今日你又进宫来,这是不是老天爷都格外开恩?”
阿弦苦笑:“说来该算是陛下开恩?”
太平哈哈地笑了出声,忽然眼珠转动,便叫伺候的宫人退下。
待人都出殿,太平起身走到阿弦身旁,在她对面桌前坐了,神秘兮兮道:“昨儿你见着崔师傅了?”
阿弦道:“见着了,怎么?”
太平期期艾艾道:“他对你……可怎么样?”
阿弦愣了楞,心底突然跳出了在书房里的那一幕:“什么怎么样……很、很好啊。”
太平歪头打量阿弦。
阿弦假作无事:“公主这般看我是何意?”
“你可要小心些。”太平终于低低道,“我看母后的意思,是不会答应你们的。”
瞬间,阿弦有些艰于言语。
太平索性道:“本来我也不信表哥的话,但是那天晚上看着母后对你……”目光在阿弦额头停了停,太平低低道:“才知道表哥没骗我。”
阿弦不知太平所说的“表哥”是何人,猜测:“是……周国公?”
“当然不是,”太平诧异,“是尚书奉御,承嗣表哥。”
阿弦问道:“奉御对你说了什么?”
太平笑道:“也没什么,就是表哥知道我跟你相熟,所以曾跟我私下里说起来,原本表哥对你很有好感,但是……母后的的意思,却是不喜欢你成亲嫁人的,直接告诫了表哥,所以表哥很颓丧呢。”
***
这日阿弦出宫后,不敢立刻去见崔晔,只回了怀贞坊。
不多时,却是袁恕己来见,却并没有细打听阿弦入宫何为,只道:“我的父母过了元宵,便要回乡去了,我思忖十二日请两席酒,你若是得闲便去。”
阿弦道:“我一定前往。”
袁恕己笑笑:“你近来却似是长安城的红人,只怕我渐渐地不敢来请了。”
“少卿。”阿弦皱眉。
袁恕己垂了垂眼皮,再抬头时候,目光在她额头的伤处停下:“小桓说,这是皇后伤的?”
阿弦并没把实情告诉桓彦范,且伤了女官之事,武后应该也不会张扬出来,却不知桓彦范怎地如此消息灵通。
阿弦硬着头皮道:“是。”
袁恕己道:“皇后这样器重你,等闲怎会伤及?是为什么?”
阿弦把心一横:“皇后……知道了我跟阿叔的事。”
袁恕己微震:“她、不喜欢?”
阿弦点头。
“不,一定不是这样简单的,”袁恕己默默地看了她半晌:“必是你说了什么惹怒了皇后了。”
阿弦苦笑,心底转念,倾身低声:“陛下今日召我进宫……”
袁恕己本不想问此事,见她主动提起,便问:“怎么?”
“陛下……可能怀疑我……怀疑我是……”阿弦含糊地说。
袁恕己却已经明白,眉头深锁:“你莫非是说、陛下已知道你的身份?”
阿弦以眼神回答。
袁恕己双眸圆睁,生生咽了两口唾液:“这怎么可能?陛下从何得知的?”
阿弦抱臂:“现在看来,是从宫中之鬼的口中得知。”忽地阿弦又道:“不过,我去面见陛下的时候,并没有看见任何鬼魂。”
***
又过两日,李治果然又传阿弦进宫,这一次,却问起了之前她跟着老朱头生活的种种,点点滴滴。
皇帝如此“热衷”召见女官,这种事,自然是不胫而走,传的飞快。
其实武后在李治下口谕的那天已经知道了,但是武后的想法却跟太平一样,均都觉着李治如此,是为了李贤而已。
这夜,武后弃了手头公务,前来兴庆殿。
特意让御厨整治了高宗爱吃的菜色,武后陪饮了几杯,当夜便歇在宫中。
武后本想询问高宗传阿弦进宫之事,正忖度着欲开口,高宗叹道:“唉,十六年了,竟似是一转眼的功夫。”
武后愕然:“什么十六年了?”
高宗瞥着她:“朕是想,已跟皇后做了十六年的夫妇了。”
武后这才释然,因咯咯笑道:“臣妾当陛下是要说什么呢,怎么忽然想起这个?”说着举起手臂,亲昵地搭在高宗的肩颈上,“可不是么,臣妾还时不时地记起当初被册封为皇后的场景……”
毫无疑问,那是武后生平最大的转折,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
所以在说起此事的时候,武后沉溺回忆,眼中不由又透出了向往同欢喜交织之色。
高宗看着近在咫尺的皇后,但此时此刻他心底想到的却并不是什么皇后册封大典。
“是啊,”高宗顺着武后的口风,道:“朕也常常想起……那个孩子。”
“孩子?”武后笑容一敛。
“朕说的是安定公主……”高宗轻声。
武后跟被蛇咬了一口般,蓦地放开抱着高宗肩颈的双手:“陛下,怎么忽然提起……此事?”
高宗道:“朕只是突然觉着,如果那孩子没有死的话……”
“但是她已经死了,”武后眼中掠过一丝恼色,玉手紧握成拳,“这会儿陛下说这些又是什么意思?”
高宗见她愠怒,略微诧异:“朕只是觉着,那孩子若是没死,她还活着……”
“陛下!”武后大怒起来,起身厉声道,“那时候陛下是亲自看过的,怎地又发这种无稽之谈?”
她满面怒色,眼神几度变幻:“陛下为何又提此事?难道……难道至今还想着要为那两个贱人翻案?”
大为意外,高宗这才明白她在恼恨什么,哑然之余道:“皇后你误会了,朕只是……忽然想起安定,如今她若还活着就也是十六岁了。”
武后拧眉,直直地盯着高宗,片刻面色才略有缓和。
重又落座,武后叹道:“陛下,臣妾又何尝不是每每想起此事便痛彻心扉,不然先前也不至于又特意在‘安定’之后加一个‘思’字……只可惜,那孩子命薄无福……”
高宗见她面带哀伤之色,那一句话冲到了喉头:“其实安定她真……”
武后却不等他说完,便换了一副口吻:“所以,臣妾每次想到那孩子一次,就越发痛恨那两个贱人百倍,就算杀了他们都无法解除我心头之恨……”
她咬牙哼道:“陛下,不要再提此事了,这些腐朽之人且由她们去吧,大节下的何必又提起来扫兴。”
高宗眉头微蹙,缓缓地合了双唇。
又过了半晌,武后心绪平复,转怒为喜,微笑问道:“是了陛下,关于贤儿……跟十八子的事……”
沉默过后,高宗道:“朕仔细想过了,十八子……还是不适合贤儿,此事姑且作罢。”
武后道:“陛下圣明。”又笑道:“先前陛下提议的时候,我就觉着此事不成,毕竟十八子的性情,很不适合当王妃……这几日陛下召见过她两次,只怕也是想看看她的品行、性情为人吧?如今是不是已经瞧出来了?”
高宗看着她的笑容,面前这双美丽凤目的眼尾已生了细细的皱纹,除此之外,跟他先前见过的那澄澈的眸子几乎如出一辙。
高宗闭上双眼,叹道:“嗯……是看的很明白。”
暗自感慨中,忽地武后又道:“对了,说起来,十八子虽不合适贤儿,但有个人倒是挺合适的。”
高宗缓缓抬眸:“你指的是?”
高宗本也做样子端起了粥碗,然而如骨鲠在喉,竟是难以下咽。
殿内只听见阿弦吃燕窝粥时不时发出的响动。
阿弦向来不羁,尤其是在吃食上头,从不知什么叫做温文尔雅,在家中的时候虞娘子也会给她熬些燕窝来吃,她每次都只是用勺子搅一搅,然后端起碗来三五口喝光而已。
这一次因在御前,当然不好那么粗鲁,就收敛的用勺子来吃,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但仍不免发出些微声响。
尤其高宗也不言语,殿内格外之寂静,显得她吃粥的细微声音都格外聒噪刺耳。
之前高宗因患头疾,最恨有声音吵到,是以伺候的人都知道他的习性,那伺候的宦官见阿弦如此,大感不适,又生恐高宗发怒,便忍无可忍地暗中咳嗽了两声提醒。
阿弦一怔,抬头看向那宦官,迟疑地停口。
她当然知道宦官在向自己示意,但阿弦并不知错在哪里,毕竟她已是这样“规矩有礼”了,一小口一小口如小鸟啄食,若在家中哪里这样不耐烦,把碗往嘴上一扣,即刻干净利落喝的精光,省事省时且省力。
阿弦不知,高宗却也察觉了,瞥一眼那宦官道:“你们都退下。”
那宦官吃了一惊,呆了呆后,只好躬身领命,同众人后退出去。
阿弦却不敢再吃,捧着碗又看向李治。
李治望着她懵懂的模样,唇上还带着点粥,一时失笑:“你吃你的就是了。”
阿弦看看那勺子,又看看碗,终于对李治道:“臣失礼了。”将勺子放在桌上,阿弦捧着碗,微微仰头,咕嘟咕嘟,几口之间,已经喝光了。
高宗定睛看着她,忽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指着另一碗燕窝道:“把这个也喝了罢,凉了就腥气了。”
阿弦见殿内并无别人,起身取了来,仍是三口两口地吃的精光。
高宗看着她近似豪爽的动作,眼底重又浮现些复杂之色,他慢慢地敛了笑,忽然问道:“对了,朕一直有个疑惑,你为何又叫‘十八子’?是谁给你起的这个?”
***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已过。
兴庆殿外,被驱逐出外的宫人们疑惑地揣手等候,有时候他们听见殿内传出皇帝久违的笑声,有时候却又鸦默雀静。
眼见高宗服药的时候到了,这一场令人疑惑的召见仍未有中止的意思。
正在宦官们着急的时候,太平跟公主到了。
武后召见女官,自不足为奇,但皇帝也召见……这件事一大早儿就传遍了大明宫。
太平听说之后,又惊又喜,忙带着宫人前来。
门口的宦官如见救星,忙拦住道:“殿下来的在好,陛下正召见女官,不许我等打扰,如今已到了陛下服药的时候了,奴婢们正在为难,公主殿下能不能……”
太平笑道:“这有什么难的?”
太平迈步进了殿中,来到内殿,果然见高宗在上,身旁左手边是阿弦跪坐在地。
太平忙先叫了声:“父皇!”上前行礼,又转头看阿弦,却见她面前放着两个空的碗盏,神情却还算安然无事。
太平原本也有些疑惑为何高宗会召见阿弦,如今见平安,才宽心笑道:“父皇怎么会召见女官?”说话间便走到高宗身边,扶着在旁落座。
高宗转头看一眼太平,道:“怎么,朕看一看大名鼎鼎的女官还要原因么?”
太平嘟嘴道:“您早该器重女官了,我先前说了多少次她能耐,父皇只是没听见。这会儿怎么开了窍呢?”说着又笑。
高宗看着太平烂漫的笑容,又瞧一眼旁边阿弦垂眸沉稳似的模样,两下对比,心头竟有些许微微地抽搐。
太平道:“不过父皇也别只顾着说话,您该服药了。”她拍拍手掌,外头的宦官捧着药碗巾帕等物鱼贯而入伺候。
素日高宗服了药,都要立即安歇,今日因召见阿弦,并无睡意,怎奈太平一再相劝。
高宗略微思忖,便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抽空跟女官相处,是不是?”
太平道:“这怎么躲得过父皇的双眼呢?求父皇成全。”
高宗听到“成全”二字,一笑:“你虽然是好意,但实在太过顽皮,这又是在宫内,你且收敛些,不要闹出事来,反而连累了人。”
太平吐舌道:“说的我跟惹祸精似的,父皇您就放心吧。”
高宗又看向阿弦,道:“你就先随着公主去……改日,朕再传你进宫说话。”
阿弦听到“改日”,并不觉着欢喜,反而心头一紧,只得遵旨。
等宦官扶着高宗入内歇息,太平迫不及待地拉起阿弦道:“走,到我宫里去,我给你看新养的那只狮子犬。”
阿弦被迫跟着她出了兴庆殿,太平又紧走两步,把宫人们远远抛开,才问道:“父皇召你做什么?总不会是在说跟贤哥哥的事呢?”
心底一阵恍惚,昨日阿弦还惧怕皇帝会应承此事,但是一夜之间,已经翻天覆地。
旧的忧虑陡然消失,但新的问题却更加重大的迎面而来。
“陛下并没有提。”阿弦回答。
太平想了想,道:“那无缘无故召见你做什么?难道是要先看一看合不合适么?”
阿弦哑然。
高宗问她为何叫“十八子”,阿弦便将当初老和尚给起这个名字的缘由说了。
既然提到了“挡灾”的话,高宗便问起她身负异能之事,阿弦只得捡着些能跟他说的一一告知,高宗听到她所见鬼怪,想来也觉可怖,忍不住面露关切之意。
但那种眼神,反而让阿弦更加无法承受。
她早已习惯了皇家的冷酷漠然,如今见高宗露出这般表情,竟隐隐生惧。
且说太平将阿弦带到自己宫中,唤了那一身雪白,长毛垂地的狮子犬,那狗儿只才到人的小腿肚,头顶一撮毛还系着一颗珍珠,更显得可爱无比。
太平献宝似的把狗儿抱起给阿弦看,道:“你瞧,是不是比你的玄影还好看?”
那狗儿眼睛乌亮,看着如太平般天真烂漫。
阿弦笑道:“果然不错。”
太平道:“那跟你换行不行?”
阿弦道:“殿下当着面这么说,这狗儿会伤心的。”
太平倒是有情有义,忙抱紧那狮子犬劝慰:“我玩笑的,不会把你换走。”低头在长毛上蹭了蹭,把它放在地上。
两人坐了,宫人送茶酒果品,太平道:“昨儿在崔府里,本想跟你好好聚一聚,谁知那两个人看我看的甚严,加上贤哥哥他们早走,不由分说扯着我一块儿回了宫,连跟你道别的机会都没有。幸好今日你又进宫来,这是不是老天爷都格外开恩?”
阿弦苦笑:“说来该算是陛下开恩?”
太平哈哈地笑了出声,忽然眼珠转动,便叫伺候的宫人退下。
待人都出殿,太平起身走到阿弦身旁,在她对面桌前坐了,神秘兮兮道:“昨儿你见着崔师傅了?”
阿弦道:“见着了,怎么?”
太平期期艾艾道:“他对你……可怎么样?”
阿弦愣了楞,心底突然跳出了在书房里的那一幕:“什么怎么样……很、很好啊。”
太平歪头打量阿弦。
阿弦假作无事:“公主这般看我是何意?”
“你可要小心些。”太平终于低低道,“我看母后的意思,是不会答应你们的。”
瞬间,阿弦有些艰于言语。
太平索性道:“本来我也不信表哥的话,但是那天晚上看着母后对你……”目光在阿弦额头停了停,太平低低道:“才知道表哥没骗我。”
阿弦不知太平所说的“表哥”是何人,猜测:“是……周国公?”
“当然不是,”太平诧异,“是尚书奉御,承嗣表哥。”
阿弦问道:“奉御对你说了什么?”
太平笑道:“也没什么,就是表哥知道我跟你相熟,所以曾跟我私下里说起来,原本表哥对你很有好感,但是……母后的的意思,却是不喜欢你成亲嫁人的,直接告诫了表哥,所以表哥很颓丧呢。”
***
这日阿弦出宫后,不敢立刻去见崔晔,只回了怀贞坊。
不多时,却是袁恕己来见,却并没有细打听阿弦入宫何为,只道:“我的父母过了元宵,便要回乡去了,我思忖十二日请两席酒,你若是得闲便去。”
阿弦道:“我一定前往。”
袁恕己笑笑:“你近来却似是长安城的红人,只怕我渐渐地不敢来请了。”
“少卿。”阿弦皱眉。
袁恕己垂了垂眼皮,再抬头时候,目光在她额头的伤处停下:“小桓说,这是皇后伤的?”
阿弦并没把实情告诉桓彦范,且伤了女官之事,武后应该也不会张扬出来,却不知桓彦范怎地如此消息灵通。
阿弦硬着头皮道:“是。”
袁恕己道:“皇后这样器重你,等闲怎会伤及?是为什么?”
阿弦把心一横:“皇后……知道了我跟阿叔的事。”
袁恕己微震:“她、不喜欢?”
阿弦点头。
“不,一定不是这样简单的,”袁恕己默默地看了她半晌:“必是你说了什么惹怒了皇后了。”
阿弦苦笑,心底转念,倾身低声:“陛下今日召我进宫……”
袁恕己本不想问此事,见她主动提起,便问:“怎么?”
“陛下……可能怀疑我……怀疑我是……”阿弦含糊地说。
袁恕己却已经明白,眉头深锁:“你莫非是说、陛下已知道你的身份?”
阿弦以眼神回答。
袁恕己双眸圆睁,生生咽了两口唾液:“这怎么可能?陛下从何得知的?”
阿弦抱臂:“现在看来,是从宫中之鬼的口中得知。”忽地阿弦又道:“不过,我去面见陛下的时候,并没有看见任何鬼魂。”
***
又过两日,李治果然又传阿弦进宫,这一次,却问起了之前她跟着老朱头生活的种种,点点滴滴。
皇帝如此“热衷”召见女官,这种事,自然是不胫而走,传的飞快。
其实武后在李治下口谕的那天已经知道了,但是武后的想法却跟太平一样,均都觉着李治如此,是为了李贤而已。
这夜,武后弃了手头公务,前来兴庆殿。
特意让御厨整治了高宗爱吃的菜色,武后陪饮了几杯,当夜便歇在宫中。
武后本想询问高宗传阿弦进宫之事,正忖度着欲开口,高宗叹道:“唉,十六年了,竟似是一转眼的功夫。”
武后愕然:“什么十六年了?”
高宗瞥着她:“朕是想,已跟皇后做了十六年的夫妇了。”
武后这才释然,因咯咯笑道:“臣妾当陛下是要说什么呢,怎么忽然想起这个?”说着举起手臂,亲昵地搭在高宗的肩颈上,“可不是么,臣妾还时不时地记起当初被册封为皇后的场景……”
毫无疑问,那是武后生平最大的转折,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
所以在说起此事的时候,武后沉溺回忆,眼中不由又透出了向往同欢喜交织之色。
高宗看着近在咫尺的皇后,但此时此刻他心底想到的却并不是什么皇后册封大典。
“是啊,”高宗顺着武后的口风,道:“朕也常常想起……那个孩子。”
“孩子?”武后笑容一敛。
“朕说的是安定公主……”高宗轻声。
武后跟被蛇咬了一口般,蓦地放开抱着高宗肩颈的双手:“陛下,怎么忽然提起……此事?”
高宗道:“朕只是突然觉着,如果那孩子没有死的话……”
“但是她已经死了,”武后眼中掠过一丝恼色,玉手紧握成拳,“这会儿陛下说这些又是什么意思?”
高宗见她愠怒,略微诧异:“朕只是觉着,那孩子若是没死,她还活着……”
“陛下!”武后大怒起来,起身厉声道,“那时候陛下是亲自看过的,怎地又发这种无稽之谈?”
她满面怒色,眼神几度变幻:“陛下为何又提此事?难道……难道至今还想着要为那两个贱人翻案?”
大为意外,高宗这才明白她在恼恨什么,哑然之余道:“皇后你误会了,朕只是……忽然想起安定,如今她若还活着就也是十六岁了。”
武后拧眉,直直地盯着高宗,片刻面色才略有缓和。
重又落座,武后叹道:“陛下,臣妾又何尝不是每每想起此事便痛彻心扉,不然先前也不至于又特意在‘安定’之后加一个‘思’字……只可惜,那孩子命薄无福……”
高宗见她面带哀伤之色,那一句话冲到了喉头:“其实安定她真……”
武后却不等他说完,便换了一副口吻:“所以,臣妾每次想到那孩子一次,就越发痛恨那两个贱人百倍,就算杀了他们都无法解除我心头之恨……”
她咬牙哼道:“陛下,不要再提此事了,这些腐朽之人且由她们去吧,大节下的何必又提起来扫兴。”
高宗眉头微蹙,缓缓地合了双唇。
又过了半晌,武后心绪平复,转怒为喜,微笑问道:“是了陛下,关于贤儿……跟十八子的事……”
沉默过后,高宗道:“朕仔细想过了,十八子……还是不适合贤儿,此事姑且作罢。”
武后道:“陛下圣明。”又笑道:“先前陛下提议的时候,我就觉着此事不成,毕竟十八子的性情,很不适合当王妃……这几日陛下召见过她两次,只怕也是想看看她的品行、性情为人吧?如今是不是已经瞧出来了?”
高宗看着她的笑容,面前这双美丽凤目的眼尾已生了细细的皱纹,除此之外,跟他先前见过的那澄澈的眸子几乎如出一辙。
高宗闭上双眼,叹道:“嗯……是看的很明白。”
暗自感慨中,忽地武后又道:“对了,说起来,十八子虽不合适贤儿,但有个人倒是挺合适的。”
高宗缓缓抬眸:“你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