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朱棣一生中杀了许多人,铁铉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杀了铁铉,除为出一口恶气,也为向世人证明,他将扫除前进路上的所有绊脚石,无论那块石头有多硬。
王帐前的血迹未干,燕军已在号角声中陆续拔营,整队集结,开始向下一个目标挺进。
骑在马上,风拂过脸颊,孟清和回首遥望,大营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很快隐去。
求仁得仁,铁公值得敬佩,终将青史留名。
无论背负何种名声,自己的路仍要继续走下去。
三月中,燕军大破萧县,知县陈恕自杀殉国,城内指挥及县丞等均投降燕王。
燕王下令厚葬陈恕,开仓放粮,并在城内四处张贴告示安抚乡民。
收拢人心,博取仁义之名,燕王已是驾轻就熟。
不出三日,城内无人再以“逆臣”辱骂燕王,反而大赞燕王仁义。即便有顽固不化的,也只能躲在犄角旮旯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萧县已下,徐州门户大开。
燕王兵临徐州城下,没有急着攻城,先派骑兵断徐州粮道,再派麾下将领带兵包围徐州,不许城内百姓外出樵采。遇上偷偷出城的,百姓护送回城,士兵一概抓起。敢反抗?那就用刀子说话。
此计看似粗陋,燕军却是屡试不爽。
徐州守军粮食有限,粮道被绝,派出求援的骑兵也接连被杀,不愿困死城中,只能出城迎敌。
打不过也要打。
继续这样下去,守军的士气和体力都是每况愈下,不战死也会被饿死。
双方在徐州城外二十里展开激战,守军不敌,被燕军大败,纷纷向城内溃逃,燕军一直追杀到城下,才因城头落下的箭雨退去。
城门落下,守将清点人数,骑兵和步卒加起来至少减员一半。丢弃的军械更是无数。
战报送上,徐州知州和驻守于此的都指挥接连倒吸一口凉气,是守军无用还是燕军过于凶猛?
一次交锋便败落至此,难道徐州卫军都没反抗,排成队给燕军砍吗?
打出河北之后,朱棣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东境内转悠。徐州上下风闻燕军战斗力强悍,到底没有亲眼见过。
真正和燕军打过一场才能明白,同朱棣打了三年仗的盛庸有多坚强。
都指挥眉头紧拧,当即下令关紧城门,士卒日夜在城头巡逻,不必理会燕军挑衅,更不许再出城迎敌。
“徐州乃四战之地,徐州有失,京城和中都门户均将不保。”都指挥沉声道,“燕逆虽强势,然徐州城高池深,令将士固守,待援军抵达,可里外夹击,大破之!”
知州点点头,这的确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但他仍有些担忧,“如今粮道被燕逆断绝,城中粮饷不足,军械也损失泰半,该当如何?”
“库仓中尚有军械可以补充,至于粮饷。”都指挥顿了顿,“可向庶人征粮。”
“向庶人征粮?”
知州愕然。
朝廷并未下令徐州守军就食当地,虽说事急从权,但无令而行可是大忌。哪怕皇帝不追究,科道御史也不会善罢甘休。
“不若再想想其他办法,没有朝廷下令,擅自向民间征粮恐不妥……”
“不必再言。”都指挥脸上闪过一丝不满,厉声道,“不向民间征粮,难道等着饿死?燕逆一旦攻城,将士饿着肚子怎么打仗?!若朝廷怪罪,老夫一力承担!”
话说到这个份上,虽有不甘,知州还是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若是布政使在此,定会同都指挥据理力争,可知州到底同都指挥差了太大品级,提出意见尚可,勉强争论绝没有好果子吃。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是正二品与从五品的天壤之别。
现在不是明末,芝麻绿豆大个文官就敢对武将指手画脚,无理也要唾骂一声“莽夫”。
知州也不是言官,没有讽谏检察之权。都指挥决定征粮,再不同意也不能明着反对,还要主动承担一部分责任。
都指挥发威了,知州妥协了,徐州的百姓开始遭殃了。
春暖花开,正是万物复苏,耕田播种之机,徐州守军突然征粮,数目不足,竟将百姓家中的粮种也额一起扛走,一粒不留。
百姓怨声不休,若无军队威慑,怕是会揭竿而起,和燕王一起造反了。就算没反,在守军到处征粮时,遇到的麻烦也不少,被问候几声祖宗都是客气的。
徐州守军征集到了足够的粮食,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城外的燕军却出乎预料的没有攻城,天明时分拔营列队,绕过了徐州城,朝宿州方向进发。临行不忘朝城头挥手,兄弟们,回头见啊。
看着远去的燕军大部队,城内的守军傻眼了,这就走了?
都指挥很是怨念,若知燕军不会攻城,他何必下令征粮?白担了罪名!
燕王到底在想什么,怎么就不攻城呢?哪怕只是试探一下,做做样子,朝廷怪罪下来也有借口辩解一二,如今可怎生是好。
之前被压得抬不起头的知州冷笑,继续威风啊?
无令擅自征粮,罪名往大了说,可以同造反直接挂钩。
回去后,他必定向朝廷递送奏疏,狠参这老匹夫一本,不死也要让他脱层皮,方可彻底出了这口怨气。
大敌当前,朝廷内外仍在勾心斗角。武将玩不过文官,除了出身显赫的勋贵和皇帝的亲戚,纷纷落马。如此境况,建文帝能保住皇位才怪。
建文四年,夏四月,燕军攻攻下淮北,夺取濉溪,前锋直抵淮水。
燕军斥候发现朝廷的运粮船,沈瑄亲自率兵伏击押送粮饷的军队,生擒江苏参政。夺下粮草之后,饷舟尽皆烧毁。
孟清和想劝沈瑄留下这些船,可以运兵,或许还能做战船。
“战船?”沈瑄摇头,“十二郎久在北地,未曾见过楼船,此等舟楫不堪用,烧了也就烧了,不值得什么。”
孟清和:“……”
好歹是二十一世纪新鲜人,竟然被个明朝土著当做了土包子?
孟十二郎很不服气。
日后,当他看到真正的战船在江海之上乘风破浪,炮口张开时,才发现自己果真是个土包子。
沈瑄在淮水放火,孟清和奉命继续探路。
见孟同知有些闷闷不乐,高福拽住缰绳,安慰道:“同知不必如此,卑下也没见过楼船。北方的汉子不识大船,不是什么大事,一点不丢人。同知不用介怀。”
“……高百户。”
“卑下在。”
“能让我打一拳吗?”
“为何?”
“不要问理由。”
“哦。”
砰的一声,孟十二郎一拳好似打在石头上,顿时呲牙咧嘴。
高福咧咧嘴,拍拍肩膀,笑道:“同知力气特小了点,还得练。”
孟清和仰头望天,迎风泪流,这还有天理吗?
四月丙寅,燕王大军同沈瑄率领的前锋汇合,在小河遇上了重整旗鼓的平安军。
燕军在北岸扎营,平安军营于南岸。
燕王令部将伐木,在河上建桥,先渡步卒辎重过河,扎下营盘,提防平安军突然袭击,骑兵留在最后。
平安派出斥候探查燕军渡河情况,却没有贸然发动袭击,他同样在等,等总兵何福率领的部队到达,合并之后对燕军发起总攻。
整整一夜,小河两岸的火光一直没有熄灭。
天明时分,燕军齐结,何福也率军赶到。
两军列阵于小河南岸,绵延十余里。
阵中旗帜鲜明,刀戟之声不绝。
号角声骤响,燕骑在滚雷声中冲向了何福军的左-翼。
炮声隆隆,骑兵冲阵时,燕军火炮发射的大铁球砸进了平安军的右-翼。
沈瑄与朱能分率中军与左军护卫两翼,燕王亲自率领蒙古铁骑向平安军与何福军交接处发起冲锋。
燕军的作战意图很清楚,不求歼灭敌军,只为突破敌军战阵。绕到敌军身后,再来一记回马枪。
仗打了三年,如平安盛庸等南军将领多已熟悉燕军的战术。朱棣不得不改变了习惯的战法,一切都是为了取得胜利,尽早打进京城。
平安与何福反应都很迅速,同时向薄弱处增兵,并效仿盛庸以弩箭和火铳包围骑兵。
燕王带头冲了三次,硬是没冲过去,反而损失了陈文、陈晖两员大将。
进攻何福军的沈瑄见势不妙,立刻掉头冲进阵中,长枪横扫,将燕王救了出来。
陷于阵中的燕山中卫同知王真等人被彻底包围,身披数创,不慎落于马下。
王真不愿被生擒,拔-剑自刎而死。
孟清和没有跟随沈瑄冲阵,而是带领高福等人退到战圈边沿,指着立在何福阵中的帅旗问道:“有没有问题?”
高福目测一下距离,自信答道:“回同知,没有问题!”
孟清和点头,“很好,动手!”
众人立刻将高福同其他两名弓兵护卫起来,孟清和手持长刀,暗暗咬牙,射旗这一招,还是从南军身上学的。
南军只将燕军大纛射成刺猬,取得精神上的安慰,他下手可就没那么客气了,无论如何也要来点实际的才行。
高福三人从马背上取出特制的火箭,张工搭箭,瞄准了何福的帅旗。
根据孟同知的要求,匠户们在火药的配比中加了重料。孟清和有信心,射不断何福的帅旗,也能把它变成一支火炬。
破空声中,高福三人连射九剑,只有两箭落空。
整面帅旗瞬间燃起了大火。
帅旗周围的士卒接连发出惊叫,只要沾上火星,迎风便燃,腾起火焰足有两米。在地上翻滚也无济于事。
交战双方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何福麾下将士更是双股战战,面带惶然。
帅旗竟然着火了?!
莫不是上天示警,此战必败?
军心不稳,心生怯意,是临战大忌。
何福军随时可能崩溃。
当此时,又是一阵破空声,平安军中的几杆军旗也燃起了大火。
南军顿时一片哗然。
燕王是个纯粹的战争狂人,对战机的把握无人能敌。见南军大乱,立刻不跑了,调转马头,下令全军进攻,直接杀了回去。
沈瑄紧跟在燕王身后,被撵了两次仍坚定不移。
高阳郡王没往燕王身边凑,有沈瑄跟着,父王安全无虞。想多捞点战功,还是跟着朱能冲吧。
孟清和很是兴奋,指着平安的帅旗,“射那个!”
高福三人面带愧色,“同知,箭没了。”
手艺还是不过关啊,数一数,有五六支箭没能命中目标。即使射伤了敌人,也是严重的浪费。
“没箭了?”
“没了。”
“没就没了。”
何福军与平安军已露败相,平安的帅旗除为逃跑指明方向,起不到更多作用。
孟清和举起长刀,脚跟一踢马腹,“有便宜不占非好汉,跟我一起冲!”
高福等人:“……”孟同知是汉子不假,只是这脑袋……果然是读书人的关系?
燕王与沈瑄在阵中拼杀,孟同知在阵外发起了进攻,趁机捡漏。可惜运气没上次的好,不只如铁侍郎一般的大人物没捡到,沿途连个百户都没遇上。
拉住缰绳,孟清和无奈摇头,看来,想多占点便宜也不是容易事啊。
夜幕降临,喊杀声终于停了。
何福与平安的军队退回大营,燕王状似退兵,却在中途绕道,跑到了南军的大营后,打算趁夜玩偷袭。
手段不太光彩,只要能赢,朱棣压根不在乎。
燕军上下仿效淝河伏击,全身上下包裹着树叶草杆,慢慢靠近南军大营。借助夜-色和伪装,巡营的南军士兵压根没发现隐藏在暗处的偷袭者。
朱高煦带着朱高燧,领五百步卒充当先锋。为了讨这个差事,高阳郡王差点坐地上蹬腿打滚。
燕王捂脸,这是老子的儿子?
掀开几根手指,朱高煦随时准备打滚,朱高燧已经滚上了,反正他年纪小,不在乎!
燕王默然,好吧,这两个真是他儿子。
两个熊孩子如愿以偿,老爹的心灵却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坐在帐中,看着嘴角咧到耳根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再看看始终装背景的朱能沈瑄等人,燕王到底没绷住,乐了。
这就是老子的儿子,怎么着吧!
孟清和嘴角抖了抖,马上低头。
能看到汉王耍赖,赵王打滚,何其不易。
彪悍的人生果然不需要解释。
丑时末,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候。
伴随着十数射入营内的火箭,潜伏在营外的燕军一跃而起,高喊着发起了进攻。
距离太近,南军反应过来时,营前的拒马和栅栏已被步卒推开,燕军骑兵很快冲进了大营。
朱高煦发现孟清和同军中匠户鼓捣出的火箭很好用,这次夜袭带了不少,取下背上硬弓,搭上箭,拉到满弦,火光映红了他的侧脸,刚毅,英俊,青涩的轮廓已渐渐褪去,战场上的高阳郡王恰似二十年前的朱棣。
他天生属于战场,就和他的父亲一样。
喊杀声,惨叫声,兵戈撞击声,火药爆裂声连成一片。
孟清和没有参与偷袭,奉命留在大营,警惕可能出现的意外。
沈瑄随燕王一同出击,不到半个时辰,南军的大营盘已成一片火海。
无论是出击还是留守的燕军,都相信胜利属于自己。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孟清和蹙眉,带着高福走到营门前,举起火把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
“同知,方向不对!”
听到高福的话,孟清和心头一阵狂跳,大声喝道:“来人,快去报告王爷!其他人随我严守大营!”
“遵令!”
“营中还有多少火箭?弓弩和火铳兵全都过来!”
“是!”
燕王和麾下大将倾巢而出,五军主将副将一个没留,孟清和成为了留守军官中级别和地位最高的。前军倒有一员大将在营,却身受重伤,根本无法移动,更不用提布防指挥。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孟清和的神色也越发焦急。
高福趴在地上,告诉孟清和,听这蹄声,来者不下万余,且只多不少。
“高百户,你亲自带人去报告王爷,马上就走!”
“同知,卑下奉命保护……”
“这是命令!若是被敌人攻破大营,谁的命都保不住!”
“遵令!”
与高福一同离开的,还有一名百户,五名总旗。
孟清和用最快的速度将火铳和弓弩手集结,火箭也全部运来。
甭管是骑兵步卒还是火头军,都必须拿起武器。
伤兵营中能动的也主动出战。
现在不是讲“人道”的时候,如果大营被破,大家都要去阎王殿里报道。
“诸位,只要撑到大军回援,就有希望!”
孟清和亲自拿起一柄弓弩,仿佛回到了边塞岁月。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勇气,但在敌军来时,他主动站在了防守阵型的最前方。
激动?兴奋?恐惧?
死亡似乎离他很近,心情却突然变得格外平静。
眼前的一切景物都变得十分清晰,耳边却似蒙上了一层薄膜。
黑暗中,只有敌人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投火把!”
无数的火把汇集成划破黑暗的光点,落在营外,组成了一道并不严密的火墙。
借着火光,孟清和终于看清了敌人的样子。
不一样的袢袄,打着的,是魏国公的旗帜。
黑色瞳孔紧缩,如果是徐辉祖,自己的小命恐怕真要保不住了。
念头刚一升起,孟清和便咬紧嘴唇,疼痛让他瞬间清醒。
一把擦掉嘴角沁出的血珠,到了这个地步,害怕没有一点用处,死还是活,全看他自己!
“放箭!”
箭矢从营中飞出,火光陡然在敌军中腾起。
战马嘶鸣,冲锋的队形一滞。
孟清和豁出去了,老子连蒙古骑兵都不惧,谁怕谁!
“继续放箭,火铳手准备!”
于此同时,夜袭何福平安军大营的燕王闻听后方被袭,暗道不好,营中囤有大量粮草,若被南军夺取烧毁,他还南下个x!
“前军断后,其他人随我回营!”
何福平安营中已是一片火海,士卒死伤无数,有心追击,却是空想无力。
如果不是徐辉祖突然出现,袭击燕军大营,何福同平安都要落到朱棣手里。
沈瑄一马当先,心急如焚。
高阳郡王几乎同沈瑄并驾齐驱,燕王朱能等人都落后一截。
看着前方的义子和次子,若非情况不允许,朱棣当真很想抚须大笑,得子如此,上天果然厚待于孤!
徐辉祖不愧是徐达的儿子,用兵尽得其父真髓。
派兵袭击朱棣大营,不忘于半路设下伏兵,阻拦燕军回师,打了燕王一个措手不及。
幸好有沈瑄与朱能开路,对上这两个猛人,设伏的南军再骁勇也是无济于事。
连续打退两支伏兵,沈瑄终于看到了大营。
大营周围一片火光,营中却只有几处起火,粮草应是安然无恙。
沈瑄握紧长枪,火光照亮了他的面容,也映红了他的双眼。
“杀!”
燕山后卫同燕山左卫冲杀在前,全力进攻营盘的南军顿时一乱,营中的燕军却是精神一振。
借着天边初绽的的晨光,孟清和看到了策马奔来的沈瑄。
银甲长枪,将军如璧。
当真是,无敌的帅啊!
不敢走神太久,用全身的力气挡住了敌人砍来的一刀,好不容易扛到大军回援,这个时候被砍死,未免太冤了。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在孟清和全力对付面前的敌人时,一个穿着燕军袢袄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背后。
一阵钝痛,刀尖从腹侧穿出。
孟清和慢慢回头,看到了一张算不上陌生的面容。
沛县主簿,唐子清。
身边有人大叫:“同知!”
孟清和却已力气耗尽,渐渐感不到伤口的疼痛。
意识的最后,只看到飞身而来的沈瑄。
银色的铠甲,如玉的面容,黑色的双眼一片血红。
黑暗降临,孟清和倾倒在地,所有的一切都归入了寂静,再无声息。
王帐前的血迹未干,燕军已在号角声中陆续拔营,整队集结,开始向下一个目标挺进。
骑在马上,风拂过脸颊,孟清和回首遥望,大营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很快隐去。
求仁得仁,铁公值得敬佩,终将青史留名。
无论背负何种名声,自己的路仍要继续走下去。
三月中,燕军大破萧县,知县陈恕自杀殉国,城内指挥及县丞等均投降燕王。
燕王下令厚葬陈恕,开仓放粮,并在城内四处张贴告示安抚乡民。
收拢人心,博取仁义之名,燕王已是驾轻就熟。
不出三日,城内无人再以“逆臣”辱骂燕王,反而大赞燕王仁义。即便有顽固不化的,也只能躲在犄角旮旯自言自语,自娱自乐。
萧县已下,徐州门户大开。
燕王兵临徐州城下,没有急着攻城,先派骑兵断徐州粮道,再派麾下将领带兵包围徐州,不许城内百姓外出樵采。遇上偷偷出城的,百姓护送回城,士兵一概抓起。敢反抗?那就用刀子说话。
此计看似粗陋,燕军却是屡试不爽。
徐州守军粮食有限,粮道被绝,派出求援的骑兵也接连被杀,不愿困死城中,只能出城迎敌。
打不过也要打。
继续这样下去,守军的士气和体力都是每况愈下,不战死也会被饿死。
双方在徐州城外二十里展开激战,守军不敌,被燕军大败,纷纷向城内溃逃,燕军一直追杀到城下,才因城头落下的箭雨退去。
城门落下,守将清点人数,骑兵和步卒加起来至少减员一半。丢弃的军械更是无数。
战报送上,徐州知州和驻守于此的都指挥接连倒吸一口凉气,是守军无用还是燕军过于凶猛?
一次交锋便败落至此,难道徐州卫军都没反抗,排成队给燕军砍吗?
打出河北之后,朱棣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东境内转悠。徐州上下风闻燕军战斗力强悍,到底没有亲眼见过。
真正和燕军打过一场才能明白,同朱棣打了三年仗的盛庸有多坚强。
都指挥眉头紧拧,当即下令关紧城门,士卒日夜在城头巡逻,不必理会燕军挑衅,更不许再出城迎敌。
“徐州乃四战之地,徐州有失,京城和中都门户均将不保。”都指挥沉声道,“燕逆虽强势,然徐州城高池深,令将士固守,待援军抵达,可里外夹击,大破之!”
知州点点头,这的确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但他仍有些担忧,“如今粮道被燕逆断绝,城中粮饷不足,军械也损失泰半,该当如何?”
“库仓中尚有军械可以补充,至于粮饷。”都指挥顿了顿,“可向庶人征粮。”
“向庶人征粮?”
知州愕然。
朝廷并未下令徐州守军就食当地,虽说事急从权,但无令而行可是大忌。哪怕皇帝不追究,科道御史也不会善罢甘休。
“不若再想想其他办法,没有朝廷下令,擅自向民间征粮恐不妥……”
“不必再言。”都指挥脸上闪过一丝不满,厉声道,“不向民间征粮,难道等着饿死?燕逆一旦攻城,将士饿着肚子怎么打仗?!若朝廷怪罪,老夫一力承担!”
话说到这个份上,虽有不甘,知州还是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若是布政使在此,定会同都指挥据理力争,可知州到底同都指挥差了太大品级,提出意见尚可,勉强争论绝没有好果子吃。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是正二品与从五品的天壤之别。
现在不是明末,芝麻绿豆大个文官就敢对武将指手画脚,无理也要唾骂一声“莽夫”。
知州也不是言官,没有讽谏检察之权。都指挥决定征粮,再不同意也不能明着反对,还要主动承担一部分责任。
都指挥发威了,知州妥协了,徐州的百姓开始遭殃了。
春暖花开,正是万物复苏,耕田播种之机,徐州守军突然征粮,数目不足,竟将百姓家中的粮种也额一起扛走,一粒不留。
百姓怨声不休,若无军队威慑,怕是会揭竿而起,和燕王一起造反了。就算没反,在守军到处征粮时,遇到的麻烦也不少,被问候几声祖宗都是客气的。
徐州守军征集到了足够的粮食,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城外的燕军却出乎预料的没有攻城,天明时分拔营列队,绕过了徐州城,朝宿州方向进发。临行不忘朝城头挥手,兄弟们,回头见啊。
看着远去的燕军大部队,城内的守军傻眼了,这就走了?
都指挥很是怨念,若知燕军不会攻城,他何必下令征粮?白担了罪名!
燕王到底在想什么,怎么就不攻城呢?哪怕只是试探一下,做做样子,朝廷怪罪下来也有借口辩解一二,如今可怎生是好。
之前被压得抬不起头的知州冷笑,继续威风啊?
无令擅自征粮,罪名往大了说,可以同造反直接挂钩。
回去后,他必定向朝廷递送奏疏,狠参这老匹夫一本,不死也要让他脱层皮,方可彻底出了这口怨气。
大敌当前,朝廷内外仍在勾心斗角。武将玩不过文官,除了出身显赫的勋贵和皇帝的亲戚,纷纷落马。如此境况,建文帝能保住皇位才怪。
建文四年,夏四月,燕军攻攻下淮北,夺取濉溪,前锋直抵淮水。
燕军斥候发现朝廷的运粮船,沈瑄亲自率兵伏击押送粮饷的军队,生擒江苏参政。夺下粮草之后,饷舟尽皆烧毁。
孟清和想劝沈瑄留下这些船,可以运兵,或许还能做战船。
“战船?”沈瑄摇头,“十二郎久在北地,未曾见过楼船,此等舟楫不堪用,烧了也就烧了,不值得什么。”
孟清和:“……”
好歹是二十一世纪新鲜人,竟然被个明朝土著当做了土包子?
孟十二郎很不服气。
日后,当他看到真正的战船在江海之上乘风破浪,炮口张开时,才发现自己果真是个土包子。
沈瑄在淮水放火,孟清和奉命继续探路。
见孟同知有些闷闷不乐,高福拽住缰绳,安慰道:“同知不必如此,卑下也没见过楼船。北方的汉子不识大船,不是什么大事,一点不丢人。同知不用介怀。”
“……高百户。”
“卑下在。”
“能让我打一拳吗?”
“为何?”
“不要问理由。”
“哦。”
砰的一声,孟十二郎一拳好似打在石头上,顿时呲牙咧嘴。
高福咧咧嘴,拍拍肩膀,笑道:“同知力气特小了点,还得练。”
孟清和仰头望天,迎风泪流,这还有天理吗?
四月丙寅,燕王大军同沈瑄率领的前锋汇合,在小河遇上了重整旗鼓的平安军。
燕军在北岸扎营,平安军营于南岸。
燕王令部将伐木,在河上建桥,先渡步卒辎重过河,扎下营盘,提防平安军突然袭击,骑兵留在最后。
平安派出斥候探查燕军渡河情况,却没有贸然发动袭击,他同样在等,等总兵何福率领的部队到达,合并之后对燕军发起总攻。
整整一夜,小河两岸的火光一直没有熄灭。
天明时分,燕军齐结,何福也率军赶到。
两军列阵于小河南岸,绵延十余里。
阵中旗帜鲜明,刀戟之声不绝。
号角声骤响,燕骑在滚雷声中冲向了何福军的左-翼。
炮声隆隆,骑兵冲阵时,燕军火炮发射的大铁球砸进了平安军的右-翼。
沈瑄与朱能分率中军与左军护卫两翼,燕王亲自率领蒙古铁骑向平安军与何福军交接处发起冲锋。
燕军的作战意图很清楚,不求歼灭敌军,只为突破敌军战阵。绕到敌军身后,再来一记回马枪。
仗打了三年,如平安盛庸等南军将领多已熟悉燕军的战术。朱棣不得不改变了习惯的战法,一切都是为了取得胜利,尽早打进京城。
平安与何福反应都很迅速,同时向薄弱处增兵,并效仿盛庸以弩箭和火铳包围骑兵。
燕王带头冲了三次,硬是没冲过去,反而损失了陈文、陈晖两员大将。
进攻何福军的沈瑄见势不妙,立刻掉头冲进阵中,长枪横扫,将燕王救了出来。
陷于阵中的燕山中卫同知王真等人被彻底包围,身披数创,不慎落于马下。
王真不愿被生擒,拔-剑自刎而死。
孟清和没有跟随沈瑄冲阵,而是带领高福等人退到战圈边沿,指着立在何福阵中的帅旗问道:“有没有问题?”
高福目测一下距离,自信答道:“回同知,没有问题!”
孟清和点头,“很好,动手!”
众人立刻将高福同其他两名弓兵护卫起来,孟清和手持长刀,暗暗咬牙,射旗这一招,还是从南军身上学的。
南军只将燕军大纛射成刺猬,取得精神上的安慰,他下手可就没那么客气了,无论如何也要来点实际的才行。
高福三人从马背上取出特制的火箭,张工搭箭,瞄准了何福的帅旗。
根据孟同知的要求,匠户们在火药的配比中加了重料。孟清和有信心,射不断何福的帅旗,也能把它变成一支火炬。
破空声中,高福三人连射九剑,只有两箭落空。
整面帅旗瞬间燃起了大火。
帅旗周围的士卒接连发出惊叫,只要沾上火星,迎风便燃,腾起火焰足有两米。在地上翻滚也无济于事。
交战双方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何福麾下将士更是双股战战,面带惶然。
帅旗竟然着火了?!
莫不是上天示警,此战必败?
军心不稳,心生怯意,是临战大忌。
何福军随时可能崩溃。
当此时,又是一阵破空声,平安军中的几杆军旗也燃起了大火。
南军顿时一片哗然。
燕王是个纯粹的战争狂人,对战机的把握无人能敌。见南军大乱,立刻不跑了,调转马头,下令全军进攻,直接杀了回去。
沈瑄紧跟在燕王身后,被撵了两次仍坚定不移。
高阳郡王没往燕王身边凑,有沈瑄跟着,父王安全无虞。想多捞点战功,还是跟着朱能冲吧。
孟清和很是兴奋,指着平安的帅旗,“射那个!”
高福三人面带愧色,“同知,箭没了。”
手艺还是不过关啊,数一数,有五六支箭没能命中目标。即使射伤了敌人,也是严重的浪费。
“没箭了?”
“没了。”
“没就没了。”
何福军与平安军已露败相,平安的帅旗除为逃跑指明方向,起不到更多作用。
孟清和举起长刀,脚跟一踢马腹,“有便宜不占非好汉,跟我一起冲!”
高福等人:“……”孟同知是汉子不假,只是这脑袋……果然是读书人的关系?
燕王与沈瑄在阵中拼杀,孟同知在阵外发起了进攻,趁机捡漏。可惜运气没上次的好,不只如铁侍郎一般的大人物没捡到,沿途连个百户都没遇上。
拉住缰绳,孟清和无奈摇头,看来,想多占点便宜也不是容易事啊。
夜幕降临,喊杀声终于停了。
何福与平安的军队退回大营,燕王状似退兵,却在中途绕道,跑到了南军的大营后,打算趁夜玩偷袭。
手段不太光彩,只要能赢,朱棣压根不在乎。
燕军上下仿效淝河伏击,全身上下包裹着树叶草杆,慢慢靠近南军大营。借助夜-色和伪装,巡营的南军士兵压根没发现隐藏在暗处的偷袭者。
朱高煦带着朱高燧,领五百步卒充当先锋。为了讨这个差事,高阳郡王差点坐地上蹬腿打滚。
燕王捂脸,这是老子的儿子?
掀开几根手指,朱高煦随时准备打滚,朱高燧已经滚上了,反正他年纪小,不在乎!
燕王默然,好吧,这两个真是他儿子。
两个熊孩子如愿以偿,老爹的心灵却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坐在帐中,看着嘴角咧到耳根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再看看始终装背景的朱能沈瑄等人,燕王到底没绷住,乐了。
这就是老子的儿子,怎么着吧!
孟清和嘴角抖了抖,马上低头。
能看到汉王耍赖,赵王打滚,何其不易。
彪悍的人生果然不需要解释。
丑时末,正是人最困倦的时候。
伴随着十数射入营内的火箭,潜伏在营外的燕军一跃而起,高喊着发起了进攻。
距离太近,南军反应过来时,营前的拒马和栅栏已被步卒推开,燕军骑兵很快冲进了大营。
朱高煦发现孟清和同军中匠户鼓捣出的火箭很好用,这次夜袭带了不少,取下背上硬弓,搭上箭,拉到满弦,火光映红了他的侧脸,刚毅,英俊,青涩的轮廓已渐渐褪去,战场上的高阳郡王恰似二十年前的朱棣。
他天生属于战场,就和他的父亲一样。
喊杀声,惨叫声,兵戈撞击声,火药爆裂声连成一片。
孟清和没有参与偷袭,奉命留在大营,警惕可能出现的意外。
沈瑄随燕王一同出击,不到半个时辰,南军的大营盘已成一片火海。
无论是出击还是留守的燕军,都相信胜利属于自己。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孟清和蹙眉,带着高福走到营门前,举起火把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
“同知,方向不对!”
听到高福的话,孟清和心头一阵狂跳,大声喝道:“来人,快去报告王爷!其他人随我严守大营!”
“遵令!”
“营中还有多少火箭?弓弩和火铳兵全都过来!”
“是!”
燕王和麾下大将倾巢而出,五军主将副将一个没留,孟清和成为了留守军官中级别和地位最高的。前军倒有一员大将在营,却身受重伤,根本无法移动,更不用提布防指挥。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孟清和的神色也越发焦急。
高福趴在地上,告诉孟清和,听这蹄声,来者不下万余,且只多不少。
“高百户,你亲自带人去报告王爷,马上就走!”
“同知,卑下奉命保护……”
“这是命令!若是被敌人攻破大营,谁的命都保不住!”
“遵令!”
与高福一同离开的,还有一名百户,五名总旗。
孟清和用最快的速度将火铳和弓弩手集结,火箭也全部运来。
甭管是骑兵步卒还是火头军,都必须拿起武器。
伤兵营中能动的也主动出战。
现在不是讲“人道”的时候,如果大营被破,大家都要去阎王殿里报道。
“诸位,只要撑到大军回援,就有希望!”
孟清和亲自拿起一柄弓弩,仿佛回到了边塞岁月。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勇气,但在敌军来时,他主动站在了防守阵型的最前方。
激动?兴奋?恐惧?
死亡似乎离他很近,心情却突然变得格外平静。
眼前的一切景物都变得十分清晰,耳边却似蒙上了一层薄膜。
黑暗中,只有敌人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投火把!”
无数的火把汇集成划破黑暗的光点,落在营外,组成了一道并不严密的火墙。
借着火光,孟清和终于看清了敌人的样子。
不一样的袢袄,打着的,是魏国公的旗帜。
黑色瞳孔紧缩,如果是徐辉祖,自己的小命恐怕真要保不住了。
念头刚一升起,孟清和便咬紧嘴唇,疼痛让他瞬间清醒。
一把擦掉嘴角沁出的血珠,到了这个地步,害怕没有一点用处,死还是活,全看他自己!
“放箭!”
箭矢从营中飞出,火光陡然在敌军中腾起。
战马嘶鸣,冲锋的队形一滞。
孟清和豁出去了,老子连蒙古骑兵都不惧,谁怕谁!
“继续放箭,火铳手准备!”
于此同时,夜袭何福平安军大营的燕王闻听后方被袭,暗道不好,营中囤有大量粮草,若被南军夺取烧毁,他还南下个x!
“前军断后,其他人随我回营!”
何福平安营中已是一片火海,士卒死伤无数,有心追击,却是空想无力。
如果不是徐辉祖突然出现,袭击燕军大营,何福同平安都要落到朱棣手里。
沈瑄一马当先,心急如焚。
高阳郡王几乎同沈瑄并驾齐驱,燕王朱能等人都落后一截。
看着前方的义子和次子,若非情况不允许,朱棣当真很想抚须大笑,得子如此,上天果然厚待于孤!
徐辉祖不愧是徐达的儿子,用兵尽得其父真髓。
派兵袭击朱棣大营,不忘于半路设下伏兵,阻拦燕军回师,打了燕王一个措手不及。
幸好有沈瑄与朱能开路,对上这两个猛人,设伏的南军再骁勇也是无济于事。
连续打退两支伏兵,沈瑄终于看到了大营。
大营周围一片火光,营中却只有几处起火,粮草应是安然无恙。
沈瑄握紧长枪,火光照亮了他的面容,也映红了他的双眼。
“杀!”
燕山后卫同燕山左卫冲杀在前,全力进攻营盘的南军顿时一乱,营中的燕军却是精神一振。
借着天边初绽的的晨光,孟清和看到了策马奔来的沈瑄。
银甲长枪,将军如璧。
当真是,无敌的帅啊!
不敢走神太久,用全身的力气挡住了敌人砍来的一刀,好不容易扛到大军回援,这个时候被砍死,未免太冤了。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在孟清和全力对付面前的敌人时,一个穿着燕军袢袄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背后。
一阵钝痛,刀尖从腹侧穿出。
孟清和慢慢回头,看到了一张算不上陌生的面容。
沛县主簿,唐子清。
身边有人大叫:“同知!”
孟清和却已力气耗尽,渐渐感不到伤口的疼痛。
意识的最后,只看到飞身而来的沈瑄。
银色的铠甲,如玉的面容,黑色的双眼一片血红。
黑暗降临,孟清和倾倒在地,所有的一切都归入了寂静,再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