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可没等她去呢,社长李红卫就上老李家这屋了,他先是挺好奇地打量了下三间平行的屋子:“这屋子分得好,看着各大了一圈。”
“社长咋地有空来了?为了池塘的事儿?”
李红卫叹了口气,才郑重地点头:“试验小组的组长真是上头派下来的,人拿了证明回来给我一看,那章印可不简单!”
陈珂心想当然不简单,这年头公派从广西那块派到四川这内陆,越是坐火车跋山涉水的,越是有来历。
“选了咱鲁山村的地,这是好事,我本想让几个知青去帮忙,谁知人钟老不要!”李红卫烦的是这个,“你说咱村里的人自个儿的地上工都干不完呢,就算干的完,也没人愿意去整池塘啊,这都不拿工分!就村里几个知青闲得没事做,我可不就想把人推出去。”
“那组长要啥样的人啊,”
“没说!”
这件事李红卫没跟村里通报呢,既然人有了上头指示落户鲁山村了,他也得把安排齐全了才能和村里大伙说啊,搞池塘变鱼塘建设,试验小组的人铁定不够,但找谁凑难啊。
陈老太听着听着眯眼:“那你往我家跑,是啥意思啊?我男人挖的池塘,这会儿干白活是想拉我儿子下去啊?”
李红卫忙摆手:“哪里能这样呢,这不您给拉来的人吗,我就问问您有啥想法……”越说越没底气。
他下意识地竟想找陈老太商量也是不要个脸了!
陈珂想家里老大老二去学试验小组养鱼的法子,但这种明摆的没啥好处的事她可不能争着去,得让人知道是又亏了她老李家一次。
陈珂故意就一脸不喜说了:“你去问问人组长吧,咱老李家还吃不饱呢!”
话是这样说,等太阳下山,家里俩儿子回来了,几个小的送信员兴冲冲地跑到自个爹面前说:“奶找你们谈话。”
第14章
李卫国俩兄弟出了屋子,相视一眼,都一脸的没懂。
陈老太让他俩进去,说她朝思暮想自己那死去的老头子你们的老爹,唯一给她留的念想就是下头的那个池塘,正好试验小组来人了,要做试验池塘,缺人手,问他俩有啥想法。
对着老太太一脸殷切,李卫国俩孝顺兄弟啥想法都没了,连连说:“行,干,成!”
可出了门,两人才觉得不对,自家亲爸给亲妈留下的念想不就是他们几个儿子闺女吗,咋会只剩下那个破池塘?
而且去帮试验小组干活没问题,地里咋办,工分可怎么算?
他们还得养活一家老小呢。
这事陈老太没再提起,兄弟俩的心渐渐放下来,以为妈就是提溜一嘴。
谁知这日下工,老李家来客人了,来的还是上头的干部。
钟林刚从公社大队长那儿回来,经过陈老太这屋,不由停下了脚步。
他做的家鱼人工池塘繁殖研究,不是有把握的,他的先生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结果,这课程接着就到了他的手里。
劝他放弃的人不少,更多的是每次汇报试验工作时先生们期待的眼神。他从学生起就做这个功课,如今耳顺之年却仍旧只看到熹微。
辗转了几个省市,到了四川大坝鲁山村。
做家鱼池塘繁殖的研究是干苦活的,李红卫先是叫了几个知青来,钟林满含期待是些能用的人才,谁知被大队长喊过来的知青们不是听了要挖泥面色不虞,就是直接说这种没可能的事情干不了,把他们整个小组给气的。
这时钟林就想起陈老太来了,当时陈老太咋说的,走好的社会主义道路,鱼才会越来越多。
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的,进步的,科学的。
钟林突然就又有了动力,他站在老李家的院子口,正巧俩扛着生产工具的壮年人下了工回来,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钟林正色:“请问,这里是陈春华的家吗?”
李卫国和李卫城面面相觑,这老同志看着面善又挺括,还是找妈的?
陈珂可没想到钟林会真找上门,见到俩儿子领进来的人,她忙下了炕,“同志,你怎么来了?”
“能在这儿进行试验,得来谢谢陈同志!”钟林走到门口才想起来没有带啥感谢的东西,好在兜里留了一支笔,这年头钢笔在哪儿都是特稀罕的货,三十块才能买一支最普通的。
他从兜里握了钢笔出来,李卫国李卫城直接抽了口气,这是钢笔,他们在县里看过,可是有级别工人整月的工资啊。
陈珂摆手:“不能收,我没做什么事。”
钟林:“试验组征用了池塘多亏你的帮助,我也不缺钢笔用,你也别相让了,让家里孩子也用用,回头我送墨水来。”
钟林的神色坚定不已,再推迟就没意思了,陈珂于是笑着收下。
“老同志可是遇到什么麻烦,我听大队说那几个知青,做事不进步,不踏实?”
“不怪他们,这事的确还没有出路可寻。”
钟林道:“我们正在试验一种池塘家鱼人工繁殖,不过还在试验阶段,很有可能不成的,人隔壁国直接放话,这人工繁殖不可能!”
陈珂只知道这四川水库会成就一位鱼类养殖界的屠呦呦——钟林同志,但不知道是怎么成就的,所以听到钟林说其他国家对这试验判了死刑,忍不住惊讶。
钟林呵呵笑了两声,“都说肯定不成的,但我不信,我先生说我犟脾气,哎嘿我就犟了,他不也倾其一生学问吗。咱现在养鱼都是往江里捞的鱼苗,捞到的少,还费力,养不大,吃不饱。”
“可如果能完成人工繁殖这个课题,就减少了90%的劳动力,还能达到亩产八百斤,可比现在翻几个番。”
钟林面容矍铄,笑容和煦,黑框眼镜下闪着期待光芒:“总有一天每个池塘都能养鱼,想养多少养多少,村里人城里人,都不再挨饿!”
陈珂怔怔,钟林比她年纪还大些,这会儿振袖高呼的模样,仿佛带了光,从理想青年到理想中年,从理想中年又到现今白发苍苍。
来自后世的她只知钟林成功了,但不知当时是怎样一副情形,现在看到了。
她深吸一口气,正要说话,却旁边插进来一个异常急迫的声音。
往旁边看去,李卫国李卫城兄弟俩眼眶红的,憋得面部表情都凶狠起来,把人钟老同志吓了一跳:“钟老同志,你说,需要咱村怎么帮忙!”
钟林心中不由激荡起来,不愧是陈老同志的家人,她积极向上,亲人也都是那么积极向上!
他说:“就是现在试验田的人手不够,咱要挖泥,然后我这靠近大坝上游捞了点鱼苗,每日都要有人往池塘里盯着鱼苗,喂养,洒药,帮着一起做试验。”
俩壮劳力面上通红:“咱去干!”
他们口拙,讲不出啥一起奋斗的好话,陈珂心中百感交集,她是知道结果是好的,才让老李家的放手去干,可李卫国李卫城却是不知道的。
这一刻,她隐隐觉得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 -
这个晚上,俩屋都不太平。
“跟着你妈瞎闹吧,爸都走多少年了偏偏对这个池塘上心,比对孙子还上心,你看看之后咋办,吃不饱喝不暖,李卫城你可真长心。”
杜娟刚熄了灯上炕,听男人说要去做白工的消息简直气红了眼睛,
“你到底想怎样,我跟你讲,李卫城,我不许你去!”
李卫城面朝墙壁一声不吭,只听着媳妇骂,等到媳妇说累了,他低低地说了声:“娟儿,不是妈让我们去的,是我想去的。”
杜娟也不发话了,俩人背对背,黑夜里,李卫城听到自家媳妇隐隐抽泣的声音。
“娟儿,地里我也不落下,我也想让你,让妈过好日子。”
第15章
这真是生死抉择的选择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来次饥/荒,日子才有点起色就想参加试验小组帮人养鱼,怎么就你老李家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人民奉献当工人的好事怎么挨不着你。
杜娟不明白李卫城的想法,春花也不明白,可她却听了李卫国说的,李卫国说:“人是党和国家派下来的,不会骗人,妈同意的事不会差。”
老李家要帮助试验小组做白工的事鲁山村都知道了,李红卫大队长专门向领导汇报,才批下来一条不用在地里赚工分,参加试验小组一样拿一半工分的批条。
可是一半工分代表着什么,代表着钱和粮票布票都得少上一半。
村里人除了李红卫,其他人都私底下说陈老太疯了,年纪大了,为了老头子的池塘牺牲小的幸福了。陈老太想李老头了,可再咋想也不能糟蹋儿子孙子啊。
听了这消息,陈梅简直乐坏了,“你妈果然是老糊涂,工分不要,去弄池塘,这搞试验都是骗人的,看隔壁村就知道了。”
说完,小眼神瞥向正在试穿皮衣的李小聪,
“说了要跟咱老陈家吧,不然你都得跟你俩哥一样去池塘里挖泥,哪里有新衣服穿,哪里有好吃的。”
李小聪也嘚瑟自个的“高瞻远瞩”,扭头就给陈梅一个啵儿:“我媳妇跟我一样聪明。”
现在老陈家的投机倒把有大当家二把手,大当家自然是陈老大,二把手是李小聪。
方向由陈老大把舵,李小聪跑腿。
这干了十几天,李小聪嫌陈老大做事磨蹭,自个搭上了上次戴墨镜的人,他比陈老大还活络,往墨镜那儿拿了货卖出去了还愿意给回扣,这下陈老大都不知道他已经被架空了。
但陈老大心里想的是,他不用出门都能过好日子了,他妹婿整日忙活可不是贴补老陈家啊?
李小聪百密一疏,万万没想到他现在是住老陈家。
陈梅却得瑟极了,穿新衣,吃炒蛋,李小聪还学人买了个皮衣墨镜,简直老陈家是鲁山村第一时髦人。
她没事就要往老李家门口晃荡,专恶心杜娟和春花,杜娟气得眼睛都红了,又看李卫城比平时起得早,睡得晚,却只拿一半工分,于是闹着要回城里,说下乡以后没好日子过,眼看要活不成了。
就这样吵吵闹闹的几天后,队里又下来一个坏消息。
李红卫沉着脸,凝重地召开大会,告知上头的指示多收一层粮,因为有别的地闹荒了。
老陈家对此毫无所觉,可对老李家来说,就宛如晴天霹雳。
自从老李家兄弟俩跟着钟林搞试验池塘之后,虽然家里吃的还是野菜馍馍,炒蛋,好似没啥变化,可杜娟和春花心里都害怕,等下次发粮他们可就只有一半了。
偏偏陈老太毫无所觉,该吃吃该喝喝,他们,孩子们,吃的可比分家之前还多还饱。
现在上头要多收粮了,这可怎么办?
就这消息通知下来第二天,杜娟一大早在屋里闹脾气,李卫城昨晚回来的晚,今天又天没亮就出门了,她想逮人骂都逮不到,她坐在炕上抹泪,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想着,竟不知不觉地收起包裹来。
李磊念完书蹦蹦跳跳地回自个屋里,发现人在落泪,欢乐的脚步就停了下来。
“妈,你不开心吗?奶让我来叫你吃饭……”杜娟的眼神凶厉,李磊的声音便越来越轻。
“成日地跟着你奶,你还想着我吗?”
杜娟朝李磊发了一通无名火,又觉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连忙把李磊拉过来抱进怀里,“妈已经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妈要带你去城里,咱离开这里。”
李磊不敢挣扎,他年纪小,不懂这是咋回事。
杜娟心意已定,她抹干眼泪,牵着李磊到了老大屋门口。
陈老太一意孤行,做事全无脑子,他们家就快吃不上饭了,早就不能信李卫城是个有担当的,什么都听他妈的,她还是得靠自己,她得找人牵线,该怎么回去——
“社长咋地有空来了?为了池塘的事儿?”
李红卫叹了口气,才郑重地点头:“试验小组的组长真是上头派下来的,人拿了证明回来给我一看,那章印可不简单!”
陈珂心想当然不简单,这年头公派从广西那块派到四川这内陆,越是坐火车跋山涉水的,越是有来历。
“选了咱鲁山村的地,这是好事,我本想让几个知青去帮忙,谁知人钟老不要!”李红卫烦的是这个,“你说咱村里的人自个儿的地上工都干不完呢,就算干的完,也没人愿意去整池塘啊,这都不拿工分!就村里几个知青闲得没事做,我可不就想把人推出去。”
“那组长要啥样的人啊,”
“没说!”
这件事李红卫没跟村里通报呢,既然人有了上头指示落户鲁山村了,他也得把安排齐全了才能和村里大伙说啊,搞池塘变鱼塘建设,试验小组的人铁定不够,但找谁凑难啊。
陈老太听着听着眯眼:“那你往我家跑,是啥意思啊?我男人挖的池塘,这会儿干白活是想拉我儿子下去啊?”
李红卫忙摆手:“哪里能这样呢,这不您给拉来的人吗,我就问问您有啥想法……”越说越没底气。
他下意识地竟想找陈老太商量也是不要个脸了!
陈珂想家里老大老二去学试验小组养鱼的法子,但这种明摆的没啥好处的事她可不能争着去,得让人知道是又亏了她老李家一次。
陈珂故意就一脸不喜说了:“你去问问人组长吧,咱老李家还吃不饱呢!”
话是这样说,等太阳下山,家里俩儿子回来了,几个小的送信员兴冲冲地跑到自个爹面前说:“奶找你们谈话。”
第14章
李卫国俩兄弟出了屋子,相视一眼,都一脸的没懂。
陈老太让他俩进去,说她朝思暮想自己那死去的老头子你们的老爹,唯一给她留的念想就是下头的那个池塘,正好试验小组来人了,要做试验池塘,缺人手,问他俩有啥想法。
对着老太太一脸殷切,李卫国俩孝顺兄弟啥想法都没了,连连说:“行,干,成!”
可出了门,两人才觉得不对,自家亲爸给亲妈留下的念想不就是他们几个儿子闺女吗,咋会只剩下那个破池塘?
而且去帮试验小组干活没问题,地里咋办,工分可怎么算?
他们还得养活一家老小呢。
这事陈老太没再提起,兄弟俩的心渐渐放下来,以为妈就是提溜一嘴。
谁知这日下工,老李家来客人了,来的还是上头的干部。
钟林刚从公社大队长那儿回来,经过陈老太这屋,不由停下了脚步。
他做的家鱼人工池塘繁殖研究,不是有把握的,他的先生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结果,这课程接着就到了他的手里。
劝他放弃的人不少,更多的是每次汇报试验工作时先生们期待的眼神。他从学生起就做这个功课,如今耳顺之年却仍旧只看到熹微。
辗转了几个省市,到了四川大坝鲁山村。
做家鱼池塘繁殖的研究是干苦活的,李红卫先是叫了几个知青来,钟林满含期待是些能用的人才,谁知被大队长喊过来的知青们不是听了要挖泥面色不虞,就是直接说这种没可能的事情干不了,把他们整个小组给气的。
这时钟林就想起陈老太来了,当时陈老太咋说的,走好的社会主义道路,鱼才会越来越多。
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的,进步的,科学的。
钟林突然就又有了动力,他站在老李家的院子口,正巧俩扛着生产工具的壮年人下了工回来,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钟林正色:“请问,这里是陈春华的家吗?”
李卫国和李卫城面面相觑,这老同志看着面善又挺括,还是找妈的?
陈珂可没想到钟林会真找上门,见到俩儿子领进来的人,她忙下了炕,“同志,你怎么来了?”
“能在这儿进行试验,得来谢谢陈同志!”钟林走到门口才想起来没有带啥感谢的东西,好在兜里留了一支笔,这年头钢笔在哪儿都是特稀罕的货,三十块才能买一支最普通的。
他从兜里握了钢笔出来,李卫国李卫城直接抽了口气,这是钢笔,他们在县里看过,可是有级别工人整月的工资啊。
陈珂摆手:“不能收,我没做什么事。”
钟林:“试验组征用了池塘多亏你的帮助,我也不缺钢笔用,你也别相让了,让家里孩子也用用,回头我送墨水来。”
钟林的神色坚定不已,再推迟就没意思了,陈珂于是笑着收下。
“老同志可是遇到什么麻烦,我听大队说那几个知青,做事不进步,不踏实?”
“不怪他们,这事的确还没有出路可寻。”
钟林道:“我们正在试验一种池塘家鱼人工繁殖,不过还在试验阶段,很有可能不成的,人隔壁国直接放话,这人工繁殖不可能!”
陈珂只知道这四川水库会成就一位鱼类养殖界的屠呦呦——钟林同志,但不知道是怎么成就的,所以听到钟林说其他国家对这试验判了死刑,忍不住惊讶。
钟林呵呵笑了两声,“都说肯定不成的,但我不信,我先生说我犟脾气,哎嘿我就犟了,他不也倾其一生学问吗。咱现在养鱼都是往江里捞的鱼苗,捞到的少,还费力,养不大,吃不饱。”
“可如果能完成人工繁殖这个课题,就减少了90%的劳动力,还能达到亩产八百斤,可比现在翻几个番。”
钟林面容矍铄,笑容和煦,黑框眼镜下闪着期待光芒:“总有一天每个池塘都能养鱼,想养多少养多少,村里人城里人,都不再挨饿!”
陈珂怔怔,钟林比她年纪还大些,这会儿振袖高呼的模样,仿佛带了光,从理想青年到理想中年,从理想中年又到现今白发苍苍。
来自后世的她只知钟林成功了,但不知当时是怎样一副情形,现在看到了。
她深吸一口气,正要说话,却旁边插进来一个异常急迫的声音。
往旁边看去,李卫国李卫城兄弟俩眼眶红的,憋得面部表情都凶狠起来,把人钟老同志吓了一跳:“钟老同志,你说,需要咱村怎么帮忙!”
钟林心中不由激荡起来,不愧是陈老同志的家人,她积极向上,亲人也都是那么积极向上!
他说:“就是现在试验田的人手不够,咱要挖泥,然后我这靠近大坝上游捞了点鱼苗,每日都要有人往池塘里盯着鱼苗,喂养,洒药,帮着一起做试验。”
俩壮劳力面上通红:“咱去干!”
他们口拙,讲不出啥一起奋斗的好话,陈珂心中百感交集,她是知道结果是好的,才让老李家的放手去干,可李卫国李卫城却是不知道的。
这一刻,她隐隐觉得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 -
这个晚上,俩屋都不太平。
“跟着你妈瞎闹吧,爸都走多少年了偏偏对这个池塘上心,比对孙子还上心,你看看之后咋办,吃不饱喝不暖,李卫城你可真长心。”
杜娟刚熄了灯上炕,听男人说要去做白工的消息简直气红了眼睛,
“你到底想怎样,我跟你讲,李卫城,我不许你去!”
李卫城面朝墙壁一声不吭,只听着媳妇骂,等到媳妇说累了,他低低地说了声:“娟儿,不是妈让我们去的,是我想去的。”
杜娟也不发话了,俩人背对背,黑夜里,李卫城听到自家媳妇隐隐抽泣的声音。
“娟儿,地里我也不落下,我也想让你,让妈过好日子。”
第15章
这真是生死抉择的选择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来次饥/荒,日子才有点起色就想参加试验小组帮人养鱼,怎么就你老李家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人民奉献当工人的好事怎么挨不着你。
杜娟不明白李卫城的想法,春花也不明白,可她却听了李卫国说的,李卫国说:“人是党和国家派下来的,不会骗人,妈同意的事不会差。”
老李家要帮助试验小组做白工的事鲁山村都知道了,李红卫大队长专门向领导汇报,才批下来一条不用在地里赚工分,参加试验小组一样拿一半工分的批条。
可是一半工分代表着什么,代表着钱和粮票布票都得少上一半。
村里人除了李红卫,其他人都私底下说陈老太疯了,年纪大了,为了老头子的池塘牺牲小的幸福了。陈老太想李老头了,可再咋想也不能糟蹋儿子孙子啊。
听了这消息,陈梅简直乐坏了,“你妈果然是老糊涂,工分不要,去弄池塘,这搞试验都是骗人的,看隔壁村就知道了。”
说完,小眼神瞥向正在试穿皮衣的李小聪,
“说了要跟咱老陈家吧,不然你都得跟你俩哥一样去池塘里挖泥,哪里有新衣服穿,哪里有好吃的。”
李小聪也嘚瑟自个的“高瞻远瞩”,扭头就给陈梅一个啵儿:“我媳妇跟我一样聪明。”
现在老陈家的投机倒把有大当家二把手,大当家自然是陈老大,二把手是李小聪。
方向由陈老大把舵,李小聪跑腿。
这干了十几天,李小聪嫌陈老大做事磨蹭,自个搭上了上次戴墨镜的人,他比陈老大还活络,往墨镜那儿拿了货卖出去了还愿意给回扣,这下陈老大都不知道他已经被架空了。
但陈老大心里想的是,他不用出门都能过好日子了,他妹婿整日忙活可不是贴补老陈家啊?
李小聪百密一疏,万万没想到他现在是住老陈家。
陈梅却得瑟极了,穿新衣,吃炒蛋,李小聪还学人买了个皮衣墨镜,简直老陈家是鲁山村第一时髦人。
她没事就要往老李家门口晃荡,专恶心杜娟和春花,杜娟气得眼睛都红了,又看李卫城比平时起得早,睡得晚,却只拿一半工分,于是闹着要回城里,说下乡以后没好日子过,眼看要活不成了。
就这样吵吵闹闹的几天后,队里又下来一个坏消息。
李红卫沉着脸,凝重地召开大会,告知上头的指示多收一层粮,因为有别的地闹荒了。
老陈家对此毫无所觉,可对老李家来说,就宛如晴天霹雳。
自从老李家兄弟俩跟着钟林搞试验池塘之后,虽然家里吃的还是野菜馍馍,炒蛋,好似没啥变化,可杜娟和春花心里都害怕,等下次发粮他们可就只有一半了。
偏偏陈老太毫无所觉,该吃吃该喝喝,他们,孩子们,吃的可比分家之前还多还饱。
现在上头要多收粮了,这可怎么办?
就这消息通知下来第二天,杜娟一大早在屋里闹脾气,李卫城昨晚回来的晚,今天又天没亮就出门了,她想逮人骂都逮不到,她坐在炕上抹泪,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想着,竟不知不觉地收起包裹来。
李磊念完书蹦蹦跳跳地回自个屋里,发现人在落泪,欢乐的脚步就停了下来。
“妈,你不开心吗?奶让我来叫你吃饭……”杜娟的眼神凶厉,李磊的声音便越来越轻。
“成日地跟着你奶,你还想着我吗?”
杜娟朝李磊发了一通无名火,又觉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连忙把李磊拉过来抱进怀里,“妈已经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妈要带你去城里,咱离开这里。”
李磊不敢挣扎,他年纪小,不懂这是咋回事。
杜娟心意已定,她抹干眼泪,牵着李磊到了老大屋门口。
陈老太一意孤行,做事全无脑子,他们家就快吃不上饭了,早就不能信李卫城是个有担当的,什么都听他妈的,她还是得靠自己,她得找人牵线,该怎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