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真的?”胤礽眼中一亮,“那就是因为对方小有家资,你怕娶了她,全京城乃至全天下的人都觉得你贪慕对方的妆奁。”
孙嘉淦呼吸一窒,不敢置信瞪大眼。
胤礽笑笑:“朕说对了。孙爱卿想多了。你比司马相如如何?”
“微臣……微臣的文采不如他。”孙嘉淦说。
胤礽:“朕倒觉得孙爱卿的文才比相如强的不止一点。朕不打扰你,继续写吧。十一怎么来这么快?”
孙嘉淦下意识回头,十一王爷跨步进来:“皇上,微臣——”
“无需回避。”胤礽指着另一边的椅子,“十一弟,坐下说。”
十一道:“臣弟跟十三弟闲聊,您宫里的人一出去就瞧见臣弟了。皇兄找臣弟何事?”下意识看孙嘉淦一眼。
胤礽:“早几天跟你们说‘节妇另嫁’一事,孙爱卿正在起草圣旨。过几天就选秀了,大选一结束,朕就会挑个时间颁布诏令。今儿宣你过来是叫你挑些机灵的家奴,在城里城外散布流言。”
“散布流言?”十一好奇,“怎么个散布法?”
胤礽:“朕命令节妇嫁人。记得一定要提到命令,胆敢不嫁,朝廷会为她们选丈夫。”
孙嘉淦的手一抖,顿时觉得后背发凉。
十一道:“这种流言一出会激起民怨,皇兄请三思。”
“朕想的很清楚。”胤礽道,“朕记得你那个运通八方隔几天就会走一趟镖,对吧?”
十一无语:“您还要他们帮您散布流言?”
“聪明。”胤礽感慨道,“朕的弟弟就没一个笨的。朕找你来就这点事。”
十一叹气:“这可不是一点事。臣弟已经能想到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得多么激愤。”
六月二十二日,早朝,胤礽刚刚坐下,监察御史、汉礼部右侍郎出列上奏。
胤礽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要奏何事,没等他们开口就命霍林把奏折拿过来,翻开扫一眼就反问:“朕命节妇改嫁,爱卿听谁说的?”
听谁说的?准备满肚子话的两人噎住,相视一眼,猛地意识到,坊间议论纷纷,朝中好像没几个人知道。
“朕问你们呢。”胤礽道。
汉右侍郎张了张嘴:“臣以为皇上应当下令平息流言。”
“朕为何要下旨?”胤礽反问,“本来就子虚乌有,朕一下旨,天下百姓还以为朕真打算命节妇改嫁,发现民间反对声大,怕了他们才又下旨解释根本没此事。你要朕承认怕了百姓?”
礼部右侍郎噎了一下。
“戴铎,你觉得此事应当怎么处置?”胤礽问。
戴铎也听到“朝廷命节妇改嫁”,昨儿晚上他夫人还跟他说起此事。戴铎自认为他是天子近臣,从未听皇上提过,便跟他夫人说绝无此事。
万万没想到,手下人今儿就捅到御前。猝不及防,戴铎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微臣愚钝。”
“张廷玉,你来说说。”满人对此无关紧要,胤礽便只挑汉臣问。
后宫从未干涉过出宫的宫女嫁不嫁人,今年却发一道懿旨提醒宫女嫁人。朝廷真打算对西疆和蒙古出兵,提醒节妇嫁人倒也有可能。
可是以皇帝的聪明绝不会命令,这一点很不像皇帝的手笔。导致张廷玉也不能确定京城流言是不是皇上命人放出去的:“微臣觉得平息流言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管不问。”
“不会愈演愈烈?”胤礽问。
张廷玉意有所指道:“如果没人推波助澜,微臣可以保证不会越闹越大。”
“听爱卿这么说,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胤礽瞥张廷玉一眼,话锋一转,高声道,“顺天府尹何在?”
顺天府尹出列:“微臣在。”
“朕命你立即查清楚谁在后面推波助澜。”胤礽道,“查到挑事之人严惩不贷!”
顺天府尹拱手道:“微臣遵命。”
胤礽转向礼部右侍郎和监察御史:“两位爱卿可有异议?”
“微臣没有。”两人只凭听到的流言就上奏指责皇帝不应该命节妇改嫁,见皇帝毫不知情,两人已吓出一身冷汗。一个劲懊恼太过冲动,恨不得倒回一炷香前。
胤礽:“还有别的事吗?无事退朝。”说着,起身往乾清宫去。
胤礽一离开,十一就忙拽住顺天府尹。
十二下意识跟上去,胤禩一把抓住他:“干什么去?”
“找十一哥。”十二脱口而出。
胤禛走到另一边,和胤禩一左一右把十二架到墙边:“是不是找他说流言的事?”
“你,你们都知道?”十二吃惊。
胤禛笑道:“本王不知道。但短短几天‘节妇改嫁’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没人故意散布不会传这么快。这件事皇上只跟咱们兄弟说过,本王还好奇谁干的,没曾想是你和十一。”
“不是弟弟。”十二道,“十一哥去运通八方挑人的时候,弟弟不巧碰个正着。对了,皇兄为何这样做?他命顺天府严查严惩,我们的人岂不是——”
“皇上演戏给那群汉臣看呢。”胤禛道,“我敢打赌,京城流言平息了,别的地方又会传开,老八,赌不赌?”
胤禩白他一眼:“幼稚!十二,你十一哥会跟顺天府尹解释清楚,你就别跟着掺和了。坏了皇上的事,他能剥了你。”
“天天拿皇兄要剥人吓唬我们,皇兄知道吗?”十二打量他一番,“小心我现在就去告诉皇兄。”
胤禩松开他:“去说啊。据我所知,汗阿玛也同意了。”
“汗阿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静静旁听的胤祯突然开口。
胤禩:“他年年把公主嫁过去蒙古,不如皇上在塞外打半天炮,他老人家不服气也不行。”顿了顿,“上朝议政的时候,皇帝虽不如汗阿玛早年威严,整天抿嘴浅笑,跟个和事佬似的,可他想做的事哪件没做成。”
“还不是因为皇兄想做的事从不在早朝讨论。”胤祯道,“就算早朝议政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就比如今天这件事,他居然还能倒打一耙。你是没发现,礼部右侍郎都被他吓得满头大汗。”
胤禛指着太阳:“别乱说,明明是热的。”
第211章 出兵西北
胤祯白他亲哥一眼:“还没到仲夏, 还未到辰时, 日头刚出来, 天热你怎么没出汗?这里又没外人,瞧你小心的。”
“宫里到处都是皇帝二哥的眼睛和耳朵,你这张嘴巴还跟以前一样不知道收敛, 小心哪天一觉醒来, 他把你发配到西北去。”胤禛道。
胤祯:“四海无战事, 他倒是想呢。”
“十四弟,话别说这么死。”胤禩拍拍他的肩膀,“咱们这位皇兄的脑袋异于常人, 你还是小心点为好。否则九弟就是下一个你。”
淳亲王胤祐道:“八哥别说十四弟了, 咱们已经经历过一次。”见兄长们不甚明白, “皇上找咱们商讨‘节妇改嫁’一事, 这么快就忘了?”
“对,还记得皇上怎么威胁大家的么?”胤禩看向胤祯。
胤祯撇撇嘴:“弟弟记下了。不过,节妇改嫁这件事,皇兄什么时候发诏旨?”
“我已经向宗室和满、汉、蒙八旗旗主透露一点。”胤禛道, “旗人不反对, 旗下的包衣就不敢吭声,凭京城那些文人, 顺天府不出面也闹腾不了几天。不出意外,选秀结束就会发明旨。”
弘晏和弘曜到了成亲年龄, 今年选秀石舜华很是认真, 还没开始就仔细仔细把选秀名单看一遍。十七阿哥和直亲王的嫡子弘昱也该成婚了, 复选当日,石舜华打起十二分精神。
直亲王长女曾跟石舜华说过,弘昱身子骨不好是继福晋在后面使坏。石舜华便给弘昱挑个泼辣又漂亮的嫡福晋。
弘晏和弘曜的两个福晋,长相跟石舜华相比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不过,知书达理,看起来温柔贤惠,且都是高门嫡女。
石舜华怕康熙觉得她厚此薄彼,特意把阿灵阿的闺女留给十七阿哥。
选秀结束,留牌子的秀女名单送到慈宁宫。康熙看一遍就命人送去乾清宫。
七月初四日,乾清宫连发四道圣旨,自然是给儿子、侄子和弟弟赐婚。与此同时,天下百姓都听说了皇上命节妇改嫁的流言。
江、浙、安徽、两广和福建的百姓反应尤其大。消息传到徽州,当地的一个族长立即去找当地知府理论。然而,知府并没有收到朝廷的圣旨,便问族长听谁说的。
族长哑了,大家都在传,难道不是真的?
各地知府、县令给出肯定答案,不是真的,他们从未收到过圣旨。
流言只是流言,打算反对的文人酸儒没法闹了。希望守节的闺女另嫁的父母心思活动,虽然朝廷没发诏令,却忍不住开始给守寡多年的闺女物色丈夫。
乾清宫收到宫外碧水的人送来的消息,胤礽却没有立即发诏令。
七月底,流言随风而去。朝廷开始命户部筹备粮草。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的兵部尚书丝毫不感到惊讶,还有种皇帝终于准备来真的感觉。
事实上不止兵部诸人,坊间百姓发现户部筹备粮草也是这个感觉——终于不放空炮了。
八月初三日,早朝,胤礽命胤祯为大将军,胤禔为副将,八月十六日发兵又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
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台吉。安分十来年,准噶尔再次强大起来,近年来没敢侵扰离他们很近的喀尔喀蒙古,和胤禩在藏区放半天火炮有很大关系。然而,准噶尔就像一块脓包,胤礽不收拾掉总觉得膈应。
胤礽原本的打算是过两年,不过早晚都得收拾准噶尔,也就不给部落再壮大的机会。
胤祯乍一听任他为帅,下意识看向胤禛,你个乌鸦嘴。
胤禛也挺无语,当时就是吓唬吓唬胤祯,真没想到能成真。
胤礽并未管哥俩的小动作。准噶尔这个祸害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蒙古和北疆、藏区的百姓都希望朝廷尽快除掉他。
朝廷发兵,西北各地百姓欢欣鼓舞。而就在西北百姓睡觉都能乐醒的时候,朝廷颁发一道不准阻拦节妇改嫁的圣旨。
胤祯抵达北疆,京城发生一件大事——裕亲王福晋和裕亲王和离。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顾不上讨论圣旨内容,全改盯着裕亲王府。而最为震惊的是当事人之一保泰。
石家三姑娘给保泰的感觉一直是温柔,没多大脾气。突然提出和离,保泰的第一反应是她中邪了。
裕亲王保泰有好几个嫡子,还有一群庶子和妾,她身为嫡福晋,管家的却是保泰的生母,裕亲王福全的侧福晋。
面对这样一家子,石家三姑娘早就忍够了。保泰不愿意和离,还把她拘在家中,作为皇后身边的老人,无人敢拦着其进出王府,谢嬷嬷直接去宗人府找雍亲王。
保泰府里有点芝麻大的事都能传出来,嫡福晋闹和离这么大的事,雍亲王想不听说都难。
雍亲王胤禛刚一听说这件事就去景仁宫,见着石舜华就问:“皇嫂,保泰的福晋要和离这事您知道吗?”
“三丫头跟本宫说过。”石舜华道,“三丫头找你去了?”
胤禛是宗人府宗令,保泰是宗室子弟,保泰的婚事宗令要过问,保泰和离也必须经过宗令:“还没有。臣弟只是来问问您到底是怎么回事。”
“保泰看不上三丫头。”石舜华道,“三丫头就决定放过他也放过自己。你不同意?”
胤禛心想,您妹妹的事,我连个不字也不敢说:“您同意,臣弟就同意。”
“四叔你真怂。”
胤禛回过头,看到小太子,嗤笑:“你不怂,你额娘不同意,你连懒觉都不敢睡。”
弘晅噎住,哼一声,转身就走。
孙嘉淦呼吸一窒,不敢置信瞪大眼。
胤礽笑笑:“朕说对了。孙爱卿想多了。你比司马相如如何?”
“微臣……微臣的文采不如他。”孙嘉淦说。
胤礽:“朕倒觉得孙爱卿的文才比相如强的不止一点。朕不打扰你,继续写吧。十一怎么来这么快?”
孙嘉淦下意识回头,十一王爷跨步进来:“皇上,微臣——”
“无需回避。”胤礽指着另一边的椅子,“十一弟,坐下说。”
十一道:“臣弟跟十三弟闲聊,您宫里的人一出去就瞧见臣弟了。皇兄找臣弟何事?”下意识看孙嘉淦一眼。
胤礽:“早几天跟你们说‘节妇另嫁’一事,孙爱卿正在起草圣旨。过几天就选秀了,大选一结束,朕就会挑个时间颁布诏令。今儿宣你过来是叫你挑些机灵的家奴,在城里城外散布流言。”
“散布流言?”十一好奇,“怎么个散布法?”
胤礽:“朕命令节妇嫁人。记得一定要提到命令,胆敢不嫁,朝廷会为她们选丈夫。”
孙嘉淦的手一抖,顿时觉得后背发凉。
十一道:“这种流言一出会激起民怨,皇兄请三思。”
“朕想的很清楚。”胤礽道,“朕记得你那个运通八方隔几天就会走一趟镖,对吧?”
十一无语:“您还要他们帮您散布流言?”
“聪明。”胤礽感慨道,“朕的弟弟就没一个笨的。朕找你来就这点事。”
十一叹气:“这可不是一点事。臣弟已经能想到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得多么激愤。”
六月二十二日,早朝,胤礽刚刚坐下,监察御史、汉礼部右侍郎出列上奏。
胤礽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要奏何事,没等他们开口就命霍林把奏折拿过来,翻开扫一眼就反问:“朕命节妇改嫁,爱卿听谁说的?”
听谁说的?准备满肚子话的两人噎住,相视一眼,猛地意识到,坊间议论纷纷,朝中好像没几个人知道。
“朕问你们呢。”胤礽道。
汉右侍郎张了张嘴:“臣以为皇上应当下令平息流言。”
“朕为何要下旨?”胤礽反问,“本来就子虚乌有,朕一下旨,天下百姓还以为朕真打算命节妇改嫁,发现民间反对声大,怕了他们才又下旨解释根本没此事。你要朕承认怕了百姓?”
礼部右侍郎噎了一下。
“戴铎,你觉得此事应当怎么处置?”胤礽问。
戴铎也听到“朝廷命节妇改嫁”,昨儿晚上他夫人还跟他说起此事。戴铎自认为他是天子近臣,从未听皇上提过,便跟他夫人说绝无此事。
万万没想到,手下人今儿就捅到御前。猝不及防,戴铎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微臣愚钝。”
“张廷玉,你来说说。”满人对此无关紧要,胤礽便只挑汉臣问。
后宫从未干涉过出宫的宫女嫁不嫁人,今年却发一道懿旨提醒宫女嫁人。朝廷真打算对西疆和蒙古出兵,提醒节妇嫁人倒也有可能。
可是以皇帝的聪明绝不会命令,这一点很不像皇帝的手笔。导致张廷玉也不能确定京城流言是不是皇上命人放出去的:“微臣觉得平息流言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管不问。”
“不会愈演愈烈?”胤礽问。
张廷玉意有所指道:“如果没人推波助澜,微臣可以保证不会越闹越大。”
“听爱卿这么说,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胤礽瞥张廷玉一眼,话锋一转,高声道,“顺天府尹何在?”
顺天府尹出列:“微臣在。”
“朕命你立即查清楚谁在后面推波助澜。”胤礽道,“查到挑事之人严惩不贷!”
顺天府尹拱手道:“微臣遵命。”
胤礽转向礼部右侍郎和监察御史:“两位爱卿可有异议?”
“微臣没有。”两人只凭听到的流言就上奏指责皇帝不应该命节妇改嫁,见皇帝毫不知情,两人已吓出一身冷汗。一个劲懊恼太过冲动,恨不得倒回一炷香前。
胤礽:“还有别的事吗?无事退朝。”说着,起身往乾清宫去。
胤礽一离开,十一就忙拽住顺天府尹。
十二下意识跟上去,胤禩一把抓住他:“干什么去?”
“找十一哥。”十二脱口而出。
胤禛走到另一边,和胤禩一左一右把十二架到墙边:“是不是找他说流言的事?”
“你,你们都知道?”十二吃惊。
胤禛笑道:“本王不知道。但短短几天‘节妇改嫁’的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没人故意散布不会传这么快。这件事皇上只跟咱们兄弟说过,本王还好奇谁干的,没曾想是你和十一。”
“不是弟弟。”十二道,“十一哥去运通八方挑人的时候,弟弟不巧碰个正着。对了,皇兄为何这样做?他命顺天府严查严惩,我们的人岂不是——”
“皇上演戏给那群汉臣看呢。”胤禛道,“我敢打赌,京城流言平息了,别的地方又会传开,老八,赌不赌?”
胤禩白他一眼:“幼稚!十二,你十一哥会跟顺天府尹解释清楚,你就别跟着掺和了。坏了皇上的事,他能剥了你。”
“天天拿皇兄要剥人吓唬我们,皇兄知道吗?”十二打量他一番,“小心我现在就去告诉皇兄。”
胤禩松开他:“去说啊。据我所知,汗阿玛也同意了。”
“汗阿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静静旁听的胤祯突然开口。
胤禩:“他年年把公主嫁过去蒙古,不如皇上在塞外打半天炮,他老人家不服气也不行。”顿了顿,“上朝议政的时候,皇帝虽不如汗阿玛早年威严,整天抿嘴浅笑,跟个和事佬似的,可他想做的事哪件没做成。”
“还不是因为皇兄想做的事从不在早朝讨论。”胤祯道,“就算早朝议政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就比如今天这件事,他居然还能倒打一耙。你是没发现,礼部右侍郎都被他吓得满头大汗。”
胤禛指着太阳:“别乱说,明明是热的。”
第211章 出兵西北
胤祯白他亲哥一眼:“还没到仲夏, 还未到辰时, 日头刚出来, 天热你怎么没出汗?这里又没外人,瞧你小心的。”
“宫里到处都是皇帝二哥的眼睛和耳朵,你这张嘴巴还跟以前一样不知道收敛, 小心哪天一觉醒来, 他把你发配到西北去。”胤禛道。
胤祯:“四海无战事, 他倒是想呢。”
“十四弟,话别说这么死。”胤禩拍拍他的肩膀,“咱们这位皇兄的脑袋异于常人, 你还是小心点为好。否则九弟就是下一个你。”
淳亲王胤祐道:“八哥别说十四弟了, 咱们已经经历过一次。”见兄长们不甚明白, “皇上找咱们商讨‘节妇改嫁’一事, 这么快就忘了?”
“对,还记得皇上怎么威胁大家的么?”胤禩看向胤祯。
胤祯撇撇嘴:“弟弟记下了。不过,节妇改嫁这件事,皇兄什么时候发诏旨?”
“我已经向宗室和满、汉、蒙八旗旗主透露一点。”胤禛道, “旗人不反对, 旗下的包衣就不敢吭声,凭京城那些文人, 顺天府不出面也闹腾不了几天。不出意外,选秀结束就会发明旨。”
弘晏和弘曜到了成亲年龄, 今年选秀石舜华很是认真, 还没开始就仔细仔细把选秀名单看一遍。十七阿哥和直亲王的嫡子弘昱也该成婚了, 复选当日,石舜华打起十二分精神。
直亲王长女曾跟石舜华说过,弘昱身子骨不好是继福晋在后面使坏。石舜华便给弘昱挑个泼辣又漂亮的嫡福晋。
弘晏和弘曜的两个福晋,长相跟石舜华相比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不过,知书达理,看起来温柔贤惠,且都是高门嫡女。
石舜华怕康熙觉得她厚此薄彼,特意把阿灵阿的闺女留给十七阿哥。
选秀结束,留牌子的秀女名单送到慈宁宫。康熙看一遍就命人送去乾清宫。
七月初四日,乾清宫连发四道圣旨,自然是给儿子、侄子和弟弟赐婚。与此同时,天下百姓都听说了皇上命节妇改嫁的流言。
江、浙、安徽、两广和福建的百姓反应尤其大。消息传到徽州,当地的一个族长立即去找当地知府理论。然而,知府并没有收到朝廷的圣旨,便问族长听谁说的。
族长哑了,大家都在传,难道不是真的?
各地知府、县令给出肯定答案,不是真的,他们从未收到过圣旨。
流言只是流言,打算反对的文人酸儒没法闹了。希望守节的闺女另嫁的父母心思活动,虽然朝廷没发诏令,却忍不住开始给守寡多年的闺女物色丈夫。
乾清宫收到宫外碧水的人送来的消息,胤礽却没有立即发诏令。
七月底,流言随风而去。朝廷开始命户部筹备粮草。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的兵部尚书丝毫不感到惊讶,还有种皇帝终于准备来真的感觉。
事实上不止兵部诸人,坊间百姓发现户部筹备粮草也是这个感觉——终于不放空炮了。
八月初三日,早朝,胤礽命胤祯为大将军,胤禔为副将,八月十六日发兵又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
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部台吉。安分十来年,准噶尔再次强大起来,近年来没敢侵扰离他们很近的喀尔喀蒙古,和胤禩在藏区放半天火炮有很大关系。然而,准噶尔就像一块脓包,胤礽不收拾掉总觉得膈应。
胤礽原本的打算是过两年,不过早晚都得收拾准噶尔,也就不给部落再壮大的机会。
胤祯乍一听任他为帅,下意识看向胤禛,你个乌鸦嘴。
胤禛也挺无语,当时就是吓唬吓唬胤祯,真没想到能成真。
胤礽并未管哥俩的小动作。准噶尔这个祸害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蒙古和北疆、藏区的百姓都希望朝廷尽快除掉他。
朝廷发兵,西北各地百姓欢欣鼓舞。而就在西北百姓睡觉都能乐醒的时候,朝廷颁发一道不准阻拦节妇改嫁的圣旨。
胤祯抵达北疆,京城发生一件大事——裕亲王福晋和裕亲王和离。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顾不上讨论圣旨内容,全改盯着裕亲王府。而最为震惊的是当事人之一保泰。
石家三姑娘给保泰的感觉一直是温柔,没多大脾气。突然提出和离,保泰的第一反应是她中邪了。
裕亲王保泰有好几个嫡子,还有一群庶子和妾,她身为嫡福晋,管家的却是保泰的生母,裕亲王福全的侧福晋。
面对这样一家子,石家三姑娘早就忍够了。保泰不愿意和离,还把她拘在家中,作为皇后身边的老人,无人敢拦着其进出王府,谢嬷嬷直接去宗人府找雍亲王。
保泰府里有点芝麻大的事都能传出来,嫡福晋闹和离这么大的事,雍亲王想不听说都难。
雍亲王胤禛刚一听说这件事就去景仁宫,见着石舜华就问:“皇嫂,保泰的福晋要和离这事您知道吗?”
“三丫头跟本宫说过。”石舜华道,“三丫头找你去了?”
胤禛是宗人府宗令,保泰是宗室子弟,保泰的婚事宗令要过问,保泰和离也必须经过宗令:“还没有。臣弟只是来问问您到底是怎么回事。”
“保泰看不上三丫头。”石舜华道,“三丫头就决定放过他也放过自己。你不同意?”
胤禛心想,您妹妹的事,我连个不字也不敢说:“您同意,臣弟就同意。”
“四叔你真怂。”
胤禛回过头,看到小太子,嗤笑:“你不怂,你额娘不同意,你连懒觉都不敢睡。”
弘晅噎住,哼一声,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