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纪衡这人虽然有时候让曹操觉得反应迟钝或者一惊一乍的,总之是有点扯,但在这种事情上他向来是不开玩笑的,由纪衡向曹操推荐的人选,哪怕是年轻如徐庶戏志才等人,曹操也得承认这些人已经强过其他人太多。
  在人才的事情上,纪衡说话是不打折扣的。
  纪衡说荀攸是不输于荀彧的人才,那么曹操也就相信一定是这样的。
  荀彧之才曹操已经见识过了,就连陈宫在见到荀彧之后都说自己比荀彧差之远矣,那么能够得到与荀彧相同评价的荀攸又是如何呢?
  曹操很快就亲自见识到了。
  原本曹操只是想要试试荀攸,因此便把自己手上正难办的事情说给他听,询问他的意见。
  荀攸听后一笑:“此乃好事!”
  曹操一愣:“好事”
  他心中不由的有些疑惑,想着纪衡这该不是看走眼了吧?
  曹旭这事明明是个麻烦事情,怎么能说是好事呢?
  荀攸道:“主公之前不是正在为刘备的事情而生气吗?”
  之前曹操可算是被刘备坑了一把,这一点有智商的基本都看出来了,也知道曹操肯定为这事憋屈。
  因此荀攸的说法是:“既然拦不住,那么便不要拦了,这事虽然难办,可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当下他就把自己的想法给曹操说了。
  曹旭这一战可以打,唯一的麻烦其实是皇帝的问题,因此只要想要怎么避过皇帝的事情就可以了。
  “若是胜了自然是该去长安拜见天子的,否则过长安而不拜,这就是将军失礼,人家要说将军目无天子了,可若是将军败了,不得不撤兵而走呢?”
  曹操皱着眉头:“也不能去了就冲着打败仗去的吧?”
  荀攸道:“并非是打败仗,只是在合适的时候‘败退’而已。”
  话说到这里曹操眼睛一亮,他显然已经想通了。
  不仅仅是曹操,帐中其他人,明白过来的也不禁抚掌而笑,程昱便说道:“公达果然大才,主公,此事照此办理应当稳妥了。”
  曹操点点头,刚想给临淄那边传令,可紧接着荀彧的加急信件就到了。
  总结一句话。
  老大,你妹妹带着一群打手跑路了,你给个主意呗?
  曹操抽了抽嘴角:“我就知道会这样。”
  所以他之前就说这事必须尽快决定不能拖延嘛,否则曹旭肯定跑路。
  这么想着,曹操除了给荀彧回信之外,又让人快马去追曹旭,让她先不忙着去司隶,而是去吕布那里一趟,顺路补充点人马。
  只三千人是不够的。
  曹操虽然没打算搞个大新闻,但让曹旭只带三千兵马就孤军深入司隶,这种事他也干不出来。
  当然,为求灵活机动,因此人数也不会太多,曹操给定了五千人,另外的两千……这时候让曹旭回临淄也是不可能了,于是便干脆让她从吕布那里补充好了。
  反正她跟吕布关系好,想来都是不会介意的。
  最重要的,曹操也没忘了把荀攸的计划派人给曹旭说清楚了。
  郭嘉接到这消息的时候直接看乐了:“哎,我说这个荀攸啊,跟我还真是默契的很呢。”
  巧了,他的大致计划也是这样的。
  吕布对曹旭确实是很支持的,他甚至表示只要曹旭有需要,想要多少人马尽管跟他说!
  高顺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吕布揽着曹旭的肩膀:“咱们自家兄弟,谁跟谁啊!”
  高顺:“……”
  谁跟你是自家兄弟了!
  你看清楚在说话好不好!
  他觉得吕布遇上曹旭之后的画风简直让人绝望!
  但甭管咋说,吕布确实很热情的赞助了曹旭两千兵马,让她去打司隶了。
  而曹操那边也算好了时候,很配合的放出消息来,就说之前曹操停战不和陶谦打,那跟刘备那个空会画大饼的大忽悠可没关系,曹操是接到了消息说匈奴人入侵,于是要空出手来对付匈奴人了。
  这是民族大义!
  刘备却在此时借着这种机会来装好人,简直就是看不起天下人的智商,真以为大家都很好骗啊。
  而且这不是摆明了欺负曹操么?
  想通过踩曹操来抬高他自己?
  这消息放出来,刘备的脸上顿时就不好看了。
  不可否认,他给曹操写那封信,并且把这事公开出去,这确实是有私心的,不过他没曹操想的那么阴暗,他并不是为了黑曹操,他只是单纯的想给自己刷声望而已。
  反正到了这种时节了,眼看着曹操占不到便宜,他怎么可能继续打,肯定得暂时停战呀,刘备看中了这一点于是给曹操写了信。
  这也确实很有效,他之前在徐州,虽然名义上是来给陶谦帮忙的,可实际上徐州的各大世家都瞧不起他。
  不过是两千兵马而已,这也好意思过来充大头?
  可在他写了那封信,并且曹操也真的停战之后,大家对他的态度瞬间就变了。
  有点智商大概能琢磨出点意思来,不过也不会到处宣扬着跟刘备过不去,再说了,这事情显得刘备厉害,而刘备现在正是他们自己这一边的,这对鼓舞士气也是很有好处的嘛。
  至于说不知道的,大概就真的以为刘备很厉害,一封信就能吓住曹操了。
  然而这时候曹操的这一公开表态,顿时就让刘备成为了笑柄,甚至比之之前还要不如。
  人家都要说,他刘备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把自己和名满天下的曹操相提并论,曹操宽宏大量不跟他计较,他还真的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真不要脸!
  这事刘备和关羽为了大局尚且能忍,可张飞不行,他在徐州数次因为听见人家讥笑刘备而与人发生冲突了。
  刘备当然不能不管自家兄弟,可他护着张飞也就得罪了徐州的其他世家,于是刘备在徐州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陶谦原本还很热情的将他留在下邳,最后却对刘备说,要不我拨个县城给你驻兵吧。
  这话其实摆明了就是不让刘备留在身边了。
  刘备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此时他不能后退,去了后方那就更像是他心虚胆小了,越发显得他仿佛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一样,而且他当初可是说了来给陶谦帮忙的,这时候曹操虽然停战,却未退兵,刘备怎么好往后躲呢?
  可若是向前,两千的兵马是不能给抵挡曹操的,因此名义上是拨了个县城给刘备,可实际上刘备在城中并不能占据主导权,因为陶谦的其他兵马也会在此驻扎。
  刘备憋屈了,曹操就开心了,尤其是听说刘备最后被陶谦打发去了一个小县城的时候,曹操更是开心的大笑。
  他就要笑!就是要跟刘备计较!
  就是这么小心眼,咋地!
  当然,笑是笑了曹操还是得感激荀攸的:“还是公达先生厉害,不动声色之间,不仅帮我解决了头疼的问题,还给刘备添了堵,更是离间分化了陶谦的力量。”
  陶谦上次能够伤了太史慈,靠的就是关羽厉害,可刘关张向来同心,这次陶谦把刘备打发去了小县城,又对张飞多说了几句,关羽张飞以后难道还能为陶谦尽心作战吗?
  另一边的曹旭却已经遇上了匈奴人。
  这一遇上就让曹旭红了眼睛。
  他们遇上的实际是小股的匈奴人,算是单独行动的小队。
  现在匈奴人在司隶作乱,而李傕郭汜却又放任不管,于是匈奴人更加嚣张,他们分作小队,都骑着马,行动敏捷如风,到了一地便烧杀抢掠一番,抢不走带不走的,或是杀死或是烧掉,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一个都不放过。
  普通百姓手无寸铁,不要说抵抗,甚至连跑都跑不过这些骑着马的匈奴人,甚至有匈奴人将这些普通百姓的脑袋割下挂在马上,来显示自己杀了多少人,作为勇士的标志,这一做法很快在匈奴人内部盛行起来,大家在外出的时候都将杀死的人脑袋挂在马上带回,然后互相比较看谁杀的比较多。
  曹旭遇上的,正是一股匈奴人小队在屠杀。
  这个小村子已经远离长安,因此人烟稀少,曹旭之前看见的,就连田地都十分贫瘠,由此也可以预想此地的百姓生活有多么不易,而此时看到村中房屋,也不过十余家,男女老少加起来恐怕都不超过百人的小村子,此时正燃起大火,村中一片哭喊之声。
  他们在村口便见到了倒在地上的男人尸体,没有头颅,胸腹被刨开,内脏流在了地上。
  郭嘉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直接就愣住了。
  曹旭却是一股火气直冲大脑。
  她压根不需要询问郭嘉的意见,所下的命令也只有一个。
  “杀!不留俘虏!”
  她身边跟着的士卒除了青州人,也有吕布带来的并州兵,并州也是常年受到外族侵扰的地方,这些士卒所经历的事情说起来,都能写出一部被外族欺压迫害的血泪史来,此时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是个个红眼,曹旭一声令下便尽数冲了出去。
  曹旭带来的兵马有数千人,而在这村中作乱的匈奴人不过三四十个,自然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悉数斩杀。
  曹旭那句不留俘虏的话根本就是多余,面对眼前的情况,就算她说了要留,这些愤怒的士卒们也不会留下一个活口的。
  只是这村中最后剩下的不过是弱女子三五人罢了。
  曹旭叹了口气:“行军不好带着他们,留下一些粮食钱财给她们吧,去哪里都好,别再留在司隶了。”
  至于说村中已经死去的那些,此时也无法一一让人辨认,最后只好挖个坑埋下,立了简易的墓碑而已。
  至于说那些匈奴人,一把火烧了了事。
  直到这时候曹旭才有空去看郭嘉,此时的郭嘉早就不复刚出青州时的轻松,见曹旭有些担心他,郭嘉自己也是苦笑一声:“我之前只想着立一份功劳回去,也好不让人小看,可……匈奴之恶,比之黄巾更甚啊。”
  他当初见识过黄巾之乱的景象,本以为那就是人间地狱了,现在才知道,那远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难怪曹旭从吕布那里调人的时候,听说是去打匈奴人,士卒们个个积极,都主动表示要跟曹旭一起去。
  临行之前,那些没能跟着曹旭走的,还特意给兄弟们上了送行酒。
  郭嘉想着,以并州的环境来说,这些士卒们恐怕也都是饱受异族之苦的。
  “之前伯瑾先生说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尚且不服气,现在看来……倒是我太高看自己了。”
  曹旭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行啦,我们还是早日赶去长安才好,这里距离长安还远着就已经是这样的景象,长安附近恐怕更是……”
  只会比这里更惨而不会更好吧。
  蔡琰的父亲是当世有名的人物,天下的读书人都听闻过蔡邕的名声,蔡琰是蔡邕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蔡邕便说这个女儿的学问是男子也比不上的,后来蔡琰嫁的也是河东卫氏,却没想到她才嫁过去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蔡琰因此被说克夫,因而夫家容不下她,蔡邕疼爱女儿,于是就将蔡琰接回自己身边。
  董卓作乱洛阳的时候因为要拉拢读书人,因而也假惺惺的做出过一些爱才的事情来,比如他对蔡邕就颇为厚待。
  蔡邕不屑与董卓为伍,却也无法反抗,于是只好顺从,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自然也是把蔡邕给带上了。
  可没多久,董卓为王允所杀,长安仿佛看到了希望,蔡邕也是这么觉得的,连带着蔡琰都觉得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蔡琰貌美又有才名,蔡邕为了保护蔡琰,甚至不许她出家门一步。